!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鄂尔多斯市教育局
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十一五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30 17:30:00

 

“十一五”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基础更加坚实、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显现,开创了教育事业发展最好、教育面貌变化最大、教育水平提高最快的历史新时期。

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十一五”以来,全市各级财政教育投入累计13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7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6所、幼儿园53所;新建和在建的塑胶跑道99块、校内体育馆48座;其中2010年,全市投入4.2???亿元,新建幼儿园23。我市整体办学条件已跻身自治区先进行列。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启动“乡镇苏木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在办好城区幼儿园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牧区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走在自治区前列。市政府通过无偿划拨土地大力度改善高校和市直属学校办学条件,其中在康巴什新区划拨土地1500亩,投资8亿元,建设内大鄂尔多斯学院,已完成前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划拨土地1015亩,投资5亿元,建设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已完成前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划拨土地 840亩,投资8.5亿元,建设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市蒙古族学校;划拨土地186亩,投资2.3亿元,建设市第二中学新校区;市一中、市二中已分别于20109月、11月实现搬迁。在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划拨土地1500亩,投资15亿元,建设鄂尔多斯职业教育园区,市卫生学校、市特殊教育学校已搬迁入驻,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市理工学校分别将于201012202011年春季实现搬迁,市直属职业教育资源得到全面整合优化。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项目学校132所、单体建筑573个,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50亿元;截至目前,开工率100.49%,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的项目学校72所、单体建筑364个,竣工面积149.7万平方米,竣工率60.68%;全市已到位资金39.3亿元。我市还率先把幼儿园和高校纳入校安工程范围,得到教育部的肯定。实施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寄宿生生活用房建设工程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试点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

二、教育补助力度切实加大

2006年,在自治区率先以盟市为单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工程,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费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辅用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住宿费,几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7亿元,16万名学生受益2007年,在自治区率先全面实施免费特殊教育,免除特教生的住宿费和作业本费,补助交通费和伙食费。2010年,率先免除全市高中阶段学生学费和教科书费,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4万名学生受益。创造性地对高考落榜生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认真落实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政策,大力实施高等教育救助工程,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努力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共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629人,贷款金额2741万元;其中2010年办理贷款2872人,贷款金额2322万元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累计发放助学金5053万元,资助学生67367人次,其中2010年发放助学金1509万元,共资助学生20120人次。广泛吸纳资金,积极开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和社会捐资助学活动。全市共成立教育基金会7个,累计募集资金超亿元,大力开展扶困奖学活动,累计资助贫困师生千余名、奖励优秀教师100民族教育助学体系不断完善。2007年,在自治区率先对蒙语授课高中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学费、住宿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全市累计投入3600余万元。市财政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金,其中2008121万、2009300万、2010400万,主要用于全市民族中小学教学设施配套建设及发展民族特色教育等需要;民族中小学公用经费在自治区规定标准基础上又增加50%;进一步提高民族中小学教师待遇,按照专业技术职务给予每人每月100元至250元的补贴;提高民族学校学生助学金标准,小学每生每月80元、中学每生每月100元;民族幼儿园少数民族幼儿每生每月补助20元。2010年,对蒙语授课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实施“两免一补”,免保教费、课本费,补助生活费;对我市农牧业户籍蒙古族学生考取专科、普通本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院校的,每人每年分别补助3000元、5000元和7000元,向实现19年基本免费民族教育目标迈出重要步伐。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减免鄂尔多斯籍蒙语授课考生中考、高考考务费,对全市鄂尔多斯籍蒙语授课寄宿生实施交通补助。我市正在构建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学生资助体系。

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成效凸显

“十一五”以来,适应农村牧区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新形势,按照“乡镇苏木办小学、幼儿园,旗区办初中,市、旗区办高中”的思路,科学合理地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全市撤并中小学200所、教学点16个。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城镇学校特别是旗区政府所在地和工业重镇学校建设力度,有效缓解了城镇地区中小学生就学紧张和班容量过大的问题。通过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逐步走出一条规模大、效益好、质量高的集中办学之路。

四、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2001年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全市投入近3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市教育网络信息中心,所有公办学校均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覆盖全市旗府所在地和工业重镇的教育城域网;中小学生机比12.41、师机比1.71,全市公办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98所公办学校2441个班级实现“班班通”;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近2万名教师参训,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26所学校承担了国家、自治区教育技术研究课题;近500件媒体教学软件在国家、自治区级比赛中获奖,占自治区获奖总数的1/5;建成自治区首个蒙古文教学资源库和“鄂尔多斯教育”蒙文门户网站,出版发行《蒙古文课程资源》软件,被选入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蒙古文版),供全国蒙语授课中小学接收使用2010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5个首批动漫教育实验基地之一,自治区仅此一家;制作的《九年义务教育蒙古语文规范朗读》和中学《蒙古文学科实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两套蒙古文电子教材通过教育部的审查,并通过卫星传输方式供全国蒙授中小学使用。

五、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

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2007年实质性推开以校长聘任、教师聘用和分配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十一五”以来,全市新聘校园长、副校长800余人,补充、招聘、引进专科以上毕业生和市外优秀教师6800余人,占全市专任教师总数的44%;分流安置教职工近3000人,占全市教职工总数的14%,改革力度和范围居自治区之首,其中2008年市直属教育系统分流安置教职工282人,占市直属教育系统教职工总数的14.1%。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100%99.86%96.48%。中小学专任教师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师跟考四个方面的工作走在自治区前列。积极实施高中新课程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教育局长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英语骨干教师赴美培训、蒙语授课中小学专任教师培训等,近1万名教师参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实现同城待遇,多数旗区还增拨专项资金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了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同国内外先进地区和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起宽领域、多样化合作机制。

六、教育体系渐趋完善

在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民族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上下衔接的富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加快,服务经济社会能力逐步增强。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自治区级重点中职学校4所、国家级中职教育德育实验基地1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2个。全市职普在校生比例39.960.1、招生比例47.452.6,达到国家要求,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3%以上。高等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建成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大鄂尔多斯学院、内工大矿业学院和内蒙医学院鄂尔多斯分院4所高等院校,为构筑地区人力资源新优势奠定了基础。

七、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学前教育发展呈现新面貌,实施“两个转变”、“三步走”战略,逐步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存的办园新格局。伊旗已于2010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现了基本免费。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实施评价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小学教材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各类文体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成绩评定淡化百分制,采用等级制、评语、成长记录袋(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扎实推进中考改革,把音体美、信息技术、理化实验操作、综合素质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列为中考考试考查科目和内容。“两基”工作取得辉煌成就,2007年全市全面实现“两基”达标,5个旗区通过自治区巩固提高复查验收。2009年,东胜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并在自治区率先通过“双高普九”评估验收。东胜区、乌审旗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旗县。2010年,我市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情况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顺利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导团督导评估,其中民族教育发展工作被评为“优秀等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已覆盖全市高一、高二年级段。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6年的84.3%提高到9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6年的84.7%提高到91.3%,居自治区前列,我市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我市开展的学段衔接研究已被中央教科所列为国家“十二五”教科研重点课题。优质高中、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全市建成5所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和10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引领带动了各学校、幼儿园向优质化迈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不断实现新突破,普通高考本科录取率逐年攀升,已由过去的自治区后列上升到中游领先位次。2010年全市普通高考本科录取6679人,比上年增加481人;录取率50.9%,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十一五”以来,全市有34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32名学生在国家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赛区一等奖,440名学生在体育竞赛中获奖,均获得高考加20分资格。其中2010年,有2名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被保送清华大学,占全区的1/4,实现历史性突破;有13人获得学科奥赛省赛区竞赛一等奖,占全区1/6

八、教育教学管理机制逐步健全

管理理念逐步更新,明确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的前进方向,提出了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的管理理念,确立了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注重管理的考核评价和督导评估,重视规范办学行为和维护安全稳定,保障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举措逐步加强,出台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现场经验交流会、电子化学籍管理、评优选先等加快发展的新措施,统筹强化了教育教学管理。“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投资近600万元,用于表彰奖励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九、行风管理、学校安全、语言文字等工作不断加强

强化教育行风管理。严格执行《鄂尔多斯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杜绝中高考移民等投机行为,大力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维护教育良好形象。大力加强学校安全。每年同旗区教育局和市直各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实行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组织开展学校安全年、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各类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广泛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了师生的遇险自救自护能力。积极协调工商、卫生、安监、文化等部门不定期联合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不断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配置学校、幼儿园监控、报警、防卫设备和聘用专业安保人员。公安部门在学校、幼儿园安排了固定警力和流动警力,在上下学时段开展护学行动。加强传染病特别是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全市未发生聚集性疫情,未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不断推进语言文字工作,2009年我市高标准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全市教育事业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关于教育改革创新问题。全市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学方式与评价制度改革,同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比仍然滞后。今后要下移改革重心,建立健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真正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二是关于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问题。全市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要求不相协调。今后要在持续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把软件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管理水平明显突破、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三是关于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教育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今后要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为切入点,让人民群众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四是关于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我市教育现状还不适应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同我市“两大战略”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