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的壁画区域特征十分明显,同时存在着以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区汉代墓葬壁画为主和以赤峰、通辽地区为中心的辽金元时期墓葬壁画为主的两大壁画重心。以鄂尔多斯为中心的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壁画遗存异常丰富,传承有序、特征鲜明,同时存在着汉代、北魏、唐辽、宋夏、蒙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壁画精品,尤其是东汉墓葬壁画、宋及西夏墓葬壁画以及阿尔寨石窟寺壁画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在国内壁画资源中都非常罕见,特别是阿尔寨石窟壁画拥有的典型融纪实、艺术为一体的蒙元时期壁画,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草原敦煌”。可以说,以鄂尔多斯地区为重心涵盖呼市、包头、巴彦淖尔、阿拉善等地的广大区域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古代壁画保护中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空间资源,对开展大量的壁画保护和研究工作拥有十分便利的条件。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广大的内蒙古西部地区是全区经济发展最快、经济建设最频繁、规模最大的区域,最重要的是其经济模式是以矿产、油气开发等能源型经济支撑的经济形态,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势必对古老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脆弱而不可再生的古代壁画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开展和加强与大规模经济建设并行的壁画本体保护研究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在此现实背景下,鄂尔多斯博物馆积极调整业务方向,以鄂尔多斯地区古代壁画保护与传承为己任,抽调馆内业务骨干,拟将成立内蒙古西部地区古代壁画保护中心专职机构,并从2014年起就组织实施《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保护与研究》系列课题项目,项目共有《丹青遗韵 妙手生花——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图录、《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保护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保护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等四项内容。
从方案撰写、资料采集、组织策划、研讨论证到具体实践、成果宣传、会务筹办及后期资料搜集与整理,鄂尔多斯博物馆古代壁画中心付出了应有的努力。2014年-2018年工作总体可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此时主要是壁画摹制保护方案的萌芽及方案研讨、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为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这一阶段主要是壁画资料采集、各种方案撰写、论证和摹制保护制作的相关工作;
第三阶段为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这一阶段主要是壁画系统活动的确定、筹备和实施工作,也进行了壁画资料的采集。
至2018年9月实现了“丹青遗韵 妙手生花——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保护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和“北方草原古代壁画珍品” 图录“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保护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出版等四大系统工作。
同时,“丹青遗韵 妙手生花——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自2016年打造推出以后,至2018年底,已先后赴北京民族文化宫、上海—鄂尔多斯文化活动周、萍乡市博物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包头博物馆进行展出,目前正在联系俄罗斯莫斯科市的相关展览事宜。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博物馆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特别是与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建立项目合作机制,就古代壁画的本体保护工作以及摹制保护、展示的展览提升作积极努力,撰写壁画本体保护方案,搜集壁画资料、摹制保护等。预计将就准格尔旗的个别濒危寺庙壁画作积极的揭取修复。
附件
-上一篇 : 【科研项目】鄂尔多斯地区古代壁画及木构彩绘资源调查项目简述
下一篇 : 鄂尔多斯博物馆观众数据报告(2018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