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鄂尔多斯地质年代中的生命起源与演化

作者 : 赵国兴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04 07:34

  (鄂尔多斯博物馆)

  一、生命起源前的鄂尔多斯

  地球已经诞生46亿年的漫长历史,地史的发展尤为复杂,由于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下,使古老地球原始的地形地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地球一角的鄂尔多斯古老的地形地貌也是如此。那么鄂尔多斯最初是什么样子的?是陆地还是海洋?便成为科学家研究的课题。科学家在长期的辛勤工作下,在鄂尔多斯西部发现了古老的岩层,并对岩石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他们是地球诞生初期太古代早期古大陆地壳遗留的残迹,后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采用铷-锶同位素测定,确定这些岩石的绝对年代为36.7亿年,是我们及世界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岩层之一,这一研究发现告诉我们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被科学界称之为“鄂尔多斯古陆”。根据地质资料证实,从太古代早期的36亿年至元古代的19亿年鄂尔多斯曾经历阜平远动、五台运动、吕梁运动三次大的地质远动;科学家在鄂尔多斯西部桌子山一带的震旦纪地层中发现砾岩,厚度5-6米,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冰川遗迹,在距今7.6亿年至5.8亿年前震旦纪末期鄂尔多斯地区可能有过冰川活动。

  二、生命起源后的鄂尔多斯

  1、古生代时期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在远古时期,曾经有过茫茫无际的大海,科学上称之为“鄂尔多斯古海”。很据地层资料,在寒武纪早期,距今6亿年前,中国南部的海水,首先浸入鄂尔多斯西部地区,形成了南北向的巨大海湾,到寒武纪中期时,海水慢浸整个鄂尔多斯,海水的出现孕育了生命,生命自出现以后的将近30亿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在微观的范畴内缓慢地演化着。然而,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地层中却突然出现了大量的、用肉眼能直接看到的以三叶虫为代表的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从地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生物好象是爆发式的突然出现,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这个现象称做“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这一时期鄂尔多斯发现了许多化石资料:

  寒武纪时期:生存最多的海生动物是三叶虫。主要有:准格尔小实盾虫、卢氏孙公盾壳虫、山东盾壳虫、鄂尔多斯虫、伊克昭庄氏虫、斯氏盾壳虫、原附栉虫、德氏虫等,它们种类甚多,形态各异。

  奥陶纪时期:除发现有三叶虫化石外,大量的笔石化石、角石、海百合、软体动物贝壳化石,如腕足类中的小舌形贝、舌形贝、戟贝,以及腹足类、瓣鳃类化石等。笔石主要有:雕笔石、舌笔石、圆滑雕笔石、泰氏栅笔石、围笔石、纤细丝笔石、夏氏假栅笔石、圆滑雕笔石内雕变种等;角石主要有:桌子山多泡角石、鄂尔多斯角石、阿门角石、卢氏五顶角石、房角石、内角石、多线角石等;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海百合中 “圆形海百合茎”颇为著名。此外,还发现许多形形色色的。

  志留纪、泥盆纪时期:距今约4.4亿年奥陶纪晚期,由于加里东造山远动影响,鄂尔多斯陆地上升,海水退出了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古海存在近1亿年的时间。由于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陆块不断上升,经志留纪、泥盆纪的隆起与剥蚀,鄂尔多斯又出现了近1 亿年无海时期。然而,到了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中期距今3.3 亿年前,鄂尔多斯再次下沉,来自华北地区海水又漫浸了这一地带,直到距今2.7 亿年早二叠纪海水全部退出为止,形成了晚古生代的鄂尔多斯海。这一时期,由于海西或华力西运动的巨大影响,地壳频繁的颤动与不断地升降,出现了时海时陆、海陆交互的情景。因此,晚古生代也是鄂尔多斯由海转陆的重要变革时代。

  石炭纪时期:这一时期鄂尔多斯发现化石非常丰富,主要类群有:原生动物(希瓦格、小泽、假史塔夫、苏伯特、小纺锤、纺锤等)、软体动物、腕足类(网格长身贝、阿翁贝、石燕、马尔丁贝、蟹形贝、分喙石燕、线纹长身贝等)、腹足类(横肋螺、莫氏螺、粗脊似玉螺、变形似玉螺等)、腔肠动物(珊瑚化石)。

  二叠纪时期:随着晚古生代海洋面积的不断缩小,陆地面积的日益扩大,在石炭纪的滨海、沼泽地带,二叠纪的湖泊、湿地,出现了繁茂的陆生植物,使鄂尔多斯大地第一次披上了绿装。根据大量的植物化石资料,鄂尔多斯石炭、二叠纪主要生长的植物是蕨类植物,在分类学中是一类较原始的陆生植物,鄂尔多斯二叠纪时期发现的蕨类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石松、节蕨、真蕨类等。在石松类中,六角鳞木、封印鳞木等;节蕨类中,芦木、木贼、楔叶等;真蕨类和种子蕨中,有楔叶羊齿、扇羊齿、楔羊齿、栉羊齿、脉羊齿、座延羊齿、枝脉蕨等等。

  2、中生代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古海的解体”,鄂尔多斯便由“海洋时代”转入“陆地发育“的新时代,即中生代(距今2.5 亿年—7000万年),由于环境的变化,鄂尔多斯的生物界亦由“海生无脊椎动物的时代”进入了“陆生脊椎动物的时代”。在脊椎动物中,除鱼类外,爬行动物极为繁盛,因之,鄂尔多斯的中生代又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同时,植物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亦由“蕨类时代”进入了“裸子植物的时代”。

  三叠纪时期:在鄂尔多斯发现的似哺乳类爬行动物,主要有:二齿兽、付肯氏兽、肯氏兽、犬颌兽、包氏兽、杨氏鄂尔多斯兽等。杨氏鄂尔多斯兽是1976 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准格尔旗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一具我国以往从未见过的包氏兽类化石骨架。经研究,这具骨架形态奇异、构造特殊。1979 年古生物学者侯连海将它命名为“杨氏鄂尔多斯兽”。

  侏罗纪、白垩纪时期,鄂尔多斯发现恐龙有,鹦鹉嘴龙种类(杨氏鹦鹉嘴龙、奥氏鹦鹉嘴龙、丁氏鹦鹉嘴龙、蒙古原禽龙等)、蜥脚龙类(萨茹拉鄂托克龙)、兽脚类(洛克雷查布龙)及许多的恐龙脚印化石;爬行动物化石有假鳄类,鳄类、龟鳖类、蜥蜴类等。

  3、新生代的鄂尔多斯

  距今7 千万年前中生代末期,地球上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特别是在著名的 “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古鄂尔多斯盆地不断上升,气候发生的极大变化,从此,鄂尔多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新生代。新生代的鄂尔多斯是哺乳动物大发展的时期,因此科学上称之为“哺乳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中生代的“裸子植物的时代”进入了“被子植物的时代”。

  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古近纪时的鄂尔多斯一直处在稳定上升的阶段;然而在新近纪(中新世、上新世)时,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巨大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又一次被抬升,到新近纪晚期,局部下沉,形成了现代鄂尔多斯高原奇特的地貌。

  古近纪时期: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化石,主要有巨犀、两栖犀、爪兽以及一些原始的奇蹄类(大唇犀)、肉食类(剑齿虎)等。

  新近纪时期:在鄂尔多斯萨拉乌苏地区发现脊椎动物化石共45种,其中哺乳类33种,鸟类12种;包括食虫类(刺猬、麝掘鼹)、啮齿类(中华始鼢野兔、鼠兔、达乌尔黄鼠等)、食肉类(虎、狼、狗獾等)、长鼻类(诺氏古菱齿象)、奇蹄类(普氏野马、野驴、披毛犀等)、偶蹄类(恰克图转角羚羊、王氏水牛、原始牛、河套中国大角鹿等)、 鸟类(山鹑、鹌鹑、巨鸵鸟等)。

  

  

  图一 奥陶纪动物化石

  

  图二 石炭纪珊瑚化石

  

  图三 石炭纪腕足类贝壳化石

  

  图四 中生代兽角龙类恐龙化石

  

  图五 新生代原始牛角化石

附件

-

参观须知

一、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请观众朋友在开放时间内凭有效证件领取免费参观门票后参观。

二、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时(周一闭馆)。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博物馆    蒙ICP备2021000797号-1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28号   电话:0477-8390997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博物馆

   

蒙ICP备2021000797号-1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

   

电话:0477-8390997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28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