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宣传介绍“信息定位型”概念、特点,以鄂尔多斯地区博物馆打造信息定位型展览为例,阐述信息定位型展览理念对于提升地方博物馆展览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博物馆 信息定位型 展览水平
前 言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窗口和标志”,也是建立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场所,展示着所在地的文化软实力和服务水平。时下,以信息定位型的临时展览得到广泛提倡并被越来越多博物馆认可践行。对于器物本位的传统陈列,信息定位型展览内容统一,形式多样,信息表达集中,是对外交流展首选资源,很好的补充和辅助了基本陈列。我们也可以试着以这样的理念来指导地方旗县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扬长避短,使地方博物馆事业更加全面完善,更加活力精彩。
鄂尔多斯博物馆蒙古族历史文化展厅
一、地区博物馆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家把博物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福利、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和投入,随着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民众享受到这种公共福利,观众数量急剧上升,结构也呈多元化趋势,对地区博物馆整体发展也提出了更多需求。民办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地市级综合博物馆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急速增长,这其中专题博物馆和旗县级博物馆占有了相当份额,在鄂尔多斯地区,“旗区都有博物馆”已成为近景目标,且正在逐步实现。
从鄂尔多斯地区各级博物馆建馆理念来讲,基本都能展现出当地文化的鲜明特色,客观上可以避免“千馆一面”,这是各旗区馆发展中的优势。作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记忆载体,各旗区级博物馆显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在人类的发展过程当中,不管是一个地域、一个行业、还是一个村庄,只要有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的典型见证物,就是我们要保护的对象,就是博物馆的展出对象”,但如何能成功地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不少旗县级馆却没能向公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112家获得参评资格,其中省级馆36个、地级市45个、县级馆12个,数量上明显弱势,质量上也未能与大馆相比,未能达到优秀陈列所具备的“知识量、信息量大,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持久和广泛影响力”的特征,在主题提炼与视觉展示上令观众觉得还是“似曾相识”或“过目即忘”。因此如何办好我市地方博物馆,牵引博物馆陈列发展方向的“信息定位型展览”,就有了不可低估的意义。
三、信息定位型展览概念介绍
信息定位型展览,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目的,涉及到博物馆藏品研究的深度与系统性,展览组织的合理性,展览的传播技术及与展览相关的辅助教育等。展览形式区别于传统的实物陈列类展览,有着明确的传播主题,以实物图片、造型艺术、信息传播装置的结合为载体。只有各个环节都符合科学的要求,才有可能建造观众喜欢看、看的懂,能得到启迪与教育的展览。因此,应以信息定位型展览建设为出发点,特别是地区博物馆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尽管“博物馆应该以物说话”的传统观念有其合理性,但结合实际,把握好一定的尺度,“信息定位”的观念不仅是提升中国博物馆品质的契机,更是地区博物馆存在与发展的必然之道,让地区文化得以保护,得以传承和发扬,在展览实践中起到指导与引领作用。
鄂尔多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有着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历史文化,直到现在依然保留着浓郁的、独一无二的古代蒙古族文化特色,如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鄂尔多斯婚礼》和《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地区地方博物馆建设首先定位的展览信息特点很多都离不开“蒙古族文化”这一基调。
针对此类文化内容,鄂尔多斯博物馆充分挖掘典型性、代表性文物文化内涵,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类,专门设有《蒙古族历史文化展》和《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对外交流展,同时辅以多种外延展示方式,灵活运用,如搭设简易蒙古包,真人歌舞表演婚礼现场,歌酒祝颂,敬献哈达奶酒等;在祭祀这一块,在展示精品文物的同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资料,让人们了解独一无二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适当进行真人表演部分文化内容,即以一种活态化的形式来展示当地特色文化,让人们从比较立体的角度来认识、理解、接受所看到的展示内容,以此达到“信息定位型”展览更好的宣传弘扬文化的最终目的。这一正在试行的实践活动比之传统“纯文物式”的展览交流效果要好很多,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很受人们欢迎。
四、信息定位型展览的特点
以信息为本位,以传播特定的信息与知识为主要目的的陈列体系,信息定位型展览具有明确的系统性和情节性,所强调的是信息传播。如果说器物定位型展览的主要陈列方式是“呈现”,主要参观方式是“欣赏”的话,那么信息定位型展览的主要陈列方式是“叙述”,主要的参观方式是“理解”。和器物定位型展览相比,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有明确的主题;
(2)有一系列为说明主题而设定的传播目的;
(3)有一个帮助观众理解的情景再现;
(4)有一个能很好揭示主题并符合观众认知要求的展览结构;
(5)通过对实物展品和非实物展品的合理组合,实现设定的传播目的;
(6)非实物展品的制作必须经过真实性的检验;
相对器物定位型展览,信息定位型展览中的实物展品扮演了新的角色,履行着新的使命。所以在藏品建设方面, 更要加强其系统性、有机性、与主题的相关性,以及对区域文化的针对性及表达能力。在藏品的研究与利用方面,则强调将研究纳入区域性历史文化综合研究的框架中,更加深入充分地展示展品内蕴的文化意义,并结合展览的综合性诠释手段向观众进行有效传播。这种不同的信息类型及其所衍生的功能,不仅使博物馆展览的构成与组织方式重大的转型,也使整个地区博物馆窗口活力的提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信息定位型展览不是个别的物的呈现,而是以相对系统的故事叙述为特征。为了呈现一个地区历史的系统变化和社会生活较完整的画面,并凸显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创造,往往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局部还原历史现象。如:鄂尔多斯博物馆展出的《鄂尔多斯通史陈列》,其中14万—7万年前“萨拉乌苏遗址”及6500年前“阳湾遗址”的场景再现,均采用了实物模型配合声、光、电的应用,同时采用各种视频模式进行深度的诠释与阐述,由实物展品结合情景再现进行了四维立体深度的信息传达。
阳湾遗址场景复原图
一个优秀的信息定位型展览,是建立在高质量的藏品基础上的,这必然要求对主题和相关的展品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充分熟悉空间环境中认知与传播的各种技术。因此它所引发的,不只是博物馆展览的一场变革,也是博物馆组织与经营的一场变革,它敏感地牵动博物馆收藏、研究和展示的各个环节。如果能准确把握信息定位展览的特点,博物馆在新时期建设的重点问题可迎刃而解,博物馆的品质也有望在整体上得到提升。
在鄂尔多斯地区,有很多专题性博物馆,比如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鄂尔多斯陶瓷博物馆、查干恐龙博物馆、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等,这些博物馆建设依托的是当地丰富而优质的文物资源,在收藏展示方面做得很不错,但是如果以“信息定位型展览”理念来衡量的话,部分博物馆做得还是不够到位。相对而言,鄂尔多斯地区博物馆整体品质正在发生着改变。“信息定位型”展览最具代表性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其展览做的较为系统完善,即以“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为主题,在深度挖掘研究文物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与当下文化产业发展,在藏品展示利用方面通过先进多媒体、动漫演示、歌舞真人秀、文创产品的开发售卖将文物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不仅加深了人们的观赏印象,也使静态的文物走近人们的生活,更加深了人们对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这样的“信息定位展”社会效益是很不错的。根据文物的信息特点,集中而深入研究文化内涵,将展览所要传达的信息可以上升的艺术的高度,也可以贴近大众的生活,这就是“信息定位型展览”理念下的优点。
五、信息定位型展览对地区博物馆展览的引领作用
“信息定位型展览”打破了原有的“器物本位展览”,对地区博物馆的引领导向作用有以下几点:
1、“信息定位”使地区馆的区域文化特色得到彰显。博物馆展览中,主题的提炼无疑是首要,可谓是整个展览的“灵魂”与“精神”所在,但在传统的布展过程中,“主题”的确定却常常受制于藏品。中国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在设计和推出展览的过程中,衍生了不少偏颇的陈规或非主流认识,比如:有人认为博物馆应以“物”说话,只要把物件摆出,让观众自己看就可以了。传统模式中,大部分的小型馆无意识、也无能力打破“器物本位”的框架,无法构建富有自身区域特色的主题展览。在缺乏特色区域文化的理念指导下,加之布展手法的匮乏,地区馆推出的展览大多只能是灵魂苍白、模仿照搬的低质作品。但当展览发展至“信息定位”时期,“信息”占有主动地位,而“器物”只是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这种转换与进化中,地区博物馆摆脱了在“器物定位”时代因器物匮乏而遭遇的窘境与茫然,转而可以以传递信息为目标,进行富有个性特色的主题提炼,不再做大馆的模仿者、追随者,而是真正充当起一个区域历史的信息库、集体记忆的载体。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区域特色文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鄂尔多斯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一个个主题明确的优秀展览也应运而生。2012年鄂尔多斯博物馆推出的基本陈列——《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以展示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历史文化事件、重要人物、鄂尔多斯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等独特文化为主题,传递鄂尔多斯蒙古民族文化信息,也可以算是有“信息定位型”理念倾向的展览;2014年,鄂尔多斯博物馆结合实际,又推出以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为专题的对外交流展《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个专题展览,可以说就是我馆以信息定位打造的对外交流新型展览。也可以算作是践行地区博物馆摆脱旧模式、展示新特色、向公众提供更优更好文化产品的自身发展要求,通过信息的有效传递与表达,实现把那些“看热闹”的人群,逐步变成“知文化、品文化”的观众转变。
鄂尔多斯婚礼复原场景
2、“信息定位”使地区馆的“地方文物”获得新生。当博物馆展览从“器物定位型”发展到“信息定位型”时,出现了这样的概念:一是“收藏群”,在以保存社会记忆为核心价值观的收藏政策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具有良好叙事价值的收藏群;二是“文物的集合价值”,即一件件文物在一定主题的贯穿下,组合形成一定新的更广更大更深层意义的价值。当然可能还有其它相关、相似的表述,但都在传达这样的意思:当博物馆展览发展到新时期,对展品的解读也出现了新视角,不再从单体来进行价值判断,而是看它在群体、在所叙述的事件和传达的信息中充当的角色,不再一味地考虑研究其“物质属性”,更要提示其“文化意义”,这种新视角的出现,扩大了地区馆的征集收藏范围,翻新了实物展品的价值意义。
我们将那些表现古代族群、地方文化民族特色的、反映一方传统文化、凝聚地域精神文化特性的文物称为“地方文物”,这部分文物中一部分是同时具备“物质属性”与“文化意义”的,但更多的,不是传统意义上“值钱”的东西,审美价值及经济价值都不算高,可却是本地区历史文化变化的珍贵物证,而这部分实物,在地区馆的收藏中实实在在占有一定的份量。一线工作的同志都知道,本地区博物馆的收藏不仅量少、不成体系,而且鲜有精品,当展览处于“器物定位型”时,因为欣赏实物展品是观众参观的主要动机,所以展览通常建立在实物藏品量大质优的基础上,而展品也更多地强调“物质属性”层面上的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在信息定位型展览中,“在藏品的研究与使用方面,强调将研究纳入区域性历史文化综合研究的框架中,更加深入与充分地提示展品内涵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并结合展览的综合性诠释手段对观众进行有效传播。”
鄂尔多斯蒙古人敖包祭祀场景
成吉思汗苏勒德祭祀场景
如此,上述那些实物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实实在在地起到了“物证”的作用,唤起了观众特别是当地民众的真实感、认同感甚至亲切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地方文物”在“信息定位型展览”中获得了新生。可以说,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指导了地区馆藏品的征集、研究、展示方向,也使“主题内容与展品分离的状况”这一普遍问题在地区博物馆展览中得到改变。
结 语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体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功能的基本方式,是博物馆与社会、公众联系的重要渠道。肩负收藏、研究、展示本地区历史文化责任的地区博物馆,在“信息定位型”理论的指导下,适时向观众推出纳入了特定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信息的展览作品,不但增强了“文化表现力”,发挥了“文化影响力,也大大提高了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在地方建设博物馆的进程中,“千馆一面”的弊端不容忽视,唯有更新观念,及时运用“信息定位”的思想指导展览,才能使地区博物馆推出的展览彰显出区域特色文化、增强文化表现力、发挥文化影响力,真正起到博物馆窗口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建强:《新的角色,新的使命——论信息定位型展览中的实物展品》,《中国博物馆》2011年合刊。
2、严建强:《信息定位型展览——提升中国博物馆品质的契机》,《东南文化》2011年02期。
3、邹人倜 王吉彦:《刍议“让文物说话”》,《文物世界》2006年第3期。
4、龚良《博物馆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博之窗》2012年第1期,第1版。
5、王晓洁《“信息定位”与“器物定位”之辩对县级博物馆发展的意义》,《中国博物馆》2012第4期。
6、黄春雨 李让《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综述》,《中国文物报》2011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