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馆际交流中外展文物的保护 -----以《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为例

作者 : 马海燕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2 09:03

  

  摘要:
  馆际交流过程中,外展文物发挥着让国内外民众融通交流、相互了解、缔结友谊的作用。文物有其特殊的展现意义,不仅仅是文物本身的历史内涵,还有现下人文环境的梳理和传承。不同地域会有不同文物出土,他代表着地域习俗和当地的风土人情。馆际交流让不同区域的文物“活了起来”,让一直静静沉睡在馆藏库房里的文物“有了生命”。但因文物自身的特殊性---年代久远而内部性质不稳定、极易破损,给馆际交流中文物保护带来了挑战,所以如何保障外展文物性能安全稳定、适应长时间的不同区域环境的出展,成为了相关文物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以亲身经历,在多次参与馆际交流展中的亲身体会和所见所闻,从展览构思中文物选取的不同要求到外出交流展的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出发,提出问题所在和相关思考。
  关键词:馆际交流  外展 文物保护 探索
  近年来,随着时代飞速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现象越来越多。习总书记在2016年就提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并指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工作方针的重要性,应在文物保护工作上要科学、完善,做到“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现如今,区域融合发展,文化相互交流,文物代表各地不同习俗和地区特点,在馆际交流展中表现出了重要地位。如何长效保护外展文物,是我们文物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藏品部的工作人员,在亲身经历过本馆外展文物的挑选、包装、运输、展陈、交接等工作,对馆际交流中的文物保护略有想法,在此交流以下几个方面:
  一、馆际交流展中文物的参展流程和表现特征
  每一个成型的展览都有其成展的意义,既要表现文物自身的内涵,又要表达出地区的特征,而文物是整个展览的核心所在,其典型性、代表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就要求文物工作者更加认真、细心、专业的去保护好每一件“活化石”。随着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馆际交流日益频繁,深藏在库房的文物走出“温床”,走向大众视野,离开了合适的保护环境,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鄂尔多斯是是成吉思汗当年出征西夏路过此地时看好的长眠宝地,其是蒙古语,译为众多宫殿之意。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供奉着由达尔扈特人守护的长明灯,是对成吉思汗的长久祭祀。由鄂尔多斯博物馆推出的《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是2014年3月20日开始对外交流展览,一经推出,便以特色鲜明--少数民族风、内容丰富--三大经典版块、雅俗共赏--囊括了衣食住行等独特角度,是带有“温度”的地方特色展的优势而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展览的构思和展出文物的选定
  馆际交流展一般都是各个出展博物馆集本地区文化、风俗、特色于一体的专业地方展,展出的文物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主要是为了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宣传区域文化,扩大本地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文物的利用率大大加强了。鄂尔多斯博物馆出展的《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该展以成吉思汗与鄂尔多斯关系为切入点,集中对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吉思汗祭典》为代表的鄂尔多斯祭祀文化,《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鄂尔多斯民俗礼仪文化,《宫廷古如歌》为代表的鄂尔多斯音乐文化以及鄂尔多斯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予以逐一呈现,生动展示了以祭祀成吉思汗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精髓。(图1)
                                                       为配合展览而排练的蒙古族舞蹈
  在展陈文物的选取上,文物中很多都是精挑细选,既能代表区域特征又能展现出文物的独特之处。因文物的历史较为久远,质地较为松脆,极易破损,部分文物在出土时已经是碎片了,是由文物工作者粘连起来,自身的性质不稳定,所以易损坏。在外出展览时,应选扣住主题的,有地区民族特色的,最主要的是方便运输和易于保护,稳定性也要相对强。鄂尔多斯博物馆在外展文物的选取上,实行了专家论证和选取工作,既能够展现草原地区历史文化,又表现出我馆馆藏文物特色的展览主题。成吉思汗当年出征时代的兵器、圣旨金牌、马鞍、苏勒德诵经、饰牌等,这些有代表性的文物既有民族区域特性又方便运输还适宜文物有效保护。(图2)
                                                                   布置展览
  (二)馆际交流中文物的搬移和运输情况
  展出交流中,文物的安全是头等大事,而文物的搬运和运输是文物安全的重要隐患,它不同于文物在各自馆内的调整和搬运。以鄂尔多斯博物馆外展为参照就外展中文物运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馆内调整文物的执行者,是了解文物所处的环境和其特性的,可以直接安全稳妥的进行调换;而外出展览中,虽然也是馆内工作人员,但是因分库分区分属性的管理,就会造成搬运者不是熟悉所有文物的情况,造成一定运输难度。其次,文物的打包入箱工作。包装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影响重大的环节。第一,根据不同文物的外形特征、尺寸大小量身定做文物囊匣,在包装盒外张贴文物照片,进行数字编号,确定文物盒朝向箭头。方便工作人员准确查找该文物,节省时间避免文物多次查找造成伤害。第二,文物经过仔细软包后装入对应文物盒,按照文物特性上轻下重依次装箱。装箱中需要把文物盒在转运箱的位置固定并将展品文物盒牢固的镶嵌在其中,避免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文物盒晃动造成展品损伤。因漫长的运输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也对文物的保护产生的威胁。装载完成后的中转箱要有本单位的封条封存加盖公章。第三,文物的拆封注意事项。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较大,经过长途运输的文物,在到达目的地后的拆卸工作要慢而稳,因气候、湿度、时间跨度等原因,在到达目的地后让中转箱如何平稳着陆,是文物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鄂尔多斯博物馆曾有一趟馆际交流是从广东江门博物馆到海南省博物馆的交流展,跨越海峡的一次运输,既要注意陆地的集装箱运输,还要注意海上行程天气的因素,整个行程耗时22小时,跨越了不同的气候特征。到达目的地后对文物转运箱进行安全存放。在开箱拆包装时,我馆工作人员即使已是凌晨一点多也依规办事,先将转运箱平稳入库,第二天按要求小心谨慎取文物,确保轻拿轻放,保证每一件文物安全着陆。(图3)
                                                               文物交接
  (三)馆对馆的文物对接
  馆际交流中文物的对接工作亦很重要,是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物安全到达出展馆后,双方工作人员各负其责,逐条有序进入工作环节。首先,检查封条开启封箱后,两方工作人员开始对文物进行清点。通过点交单上的名称、数量、大小、照片、完残度和质地等逐一核对,双方确认后签字。其次,亲自摆放文物到指定展柜。外展文物由出展博物馆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开箱、拆封、取出、摆放入承展博物馆指定的展柜。全程中合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只进行展板的张贴、展柜的规划、陈列所需要的一些展台、展托等现场协调工作,不参与直接的文物接触。最后,检查签字盖章移交。交流展完成布展后,文物进行移交工作。工作人员逐一清点文物数量,对展柜进行清理锁柜。双方有异议的情况时,按照现场拍照和检查情况进行备注,以补充纸质资料为准,双方工作人员和负责人签字盖章。完成此次交流展的清点、布展、移交工作。
  二、展出文物需要关注的问题
  出展文物一般都是馆内由藏品库内精挑细选的,有代表性,既是馆内珍贵文物有本民族特色又是本地区的代表文物。所以在文物保护上需要特别关注,本文作者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出展文物特性和物理性的选择
  文物是历史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遗产,是凝结在古代不同质地、不同形式载体上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3]综上所述,经过时间和空间洗礼的文物,其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在外展中诸多不确定因素下,科学有效的保护是其一,在展览初期文物的选取上也很重要。陶器和瓷器易碎,铁器易风化,青铜器环境不适易长锈,纺织物易受虫咬,服饰易污染。所以每个交流展在展览构思初期就要将待展出文物相关属性进行全方位考虑,原则是:必须是健康的(无破损、无霉菌、无腐蚀、不掉色),已损坏或相当脆弱的不宜参与外展,做到尽量把对文物的损伤降到最低,以及紧跟其后的相关保护措施的跟进。(图4)
                                                               布置展览
  (二)运输过程中的关注点
  文物在参与运输中,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前期的包装盒和仔细的软包入盒,还包括运输的合作单位和运输工具选择。一是文物运输必须与条件符合要求的正规运输公司合作,因文物运输的商务活动有着特殊性,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因此按照有关规定必须办理保险业务,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工作。二是文物的保价运输是一种重要保障,保价运输是运输企业与托运单位之间共同确定的以托运人申明货物价值为基础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文保单位向托运公司提供文物的估算价值。三是,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有专门的押车人员,可以是馆方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专职运输公司工作人员,但必须做到人不离车,物不离人,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到文物的安全。文物运输车行驶要做到匀速慢行,一般速度控制在80迈左右。
  (三)文物移交的重点
  馆际交流展中文物的移交清点是不能轻视的。文物经过一段长途跋涉后,到了崭新的地方,有新环境和新接管人,作为馆方人员,既要小心点交文物又要积极和承展放工作人员协调合作。需要注意到:一、在整个文物拆封和布展过程中,因对方工作人员不熟悉文物,承展方工作人员只做展厅内的一些必要的展板张贴工作和工具提供。二、文物的摆放工作完成后,依次进行数量清点和图片核对,如有异议要进行特殊说明并进行标注,双方工作人员要签字确认。三、因场馆设置或展陈设计原因有不出展文物时,双方沟通协商,将剩余文物安全稳妥的打包至一个指定转运箱内,双方工作人员签字确认后封箱入库保存至展览结束后,由双方工作人员确认移交。
  三、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文物参展人员的责任心、建立专业筹备团队
  事关文物安全的任何事都不是小事,因文物的特殊性,彰显出文物的重要性,所以在参展的文物保护上要有相应的措施。笔者亲身经历过多次文物外展的布撤展工作,切身体会到在交流展的过程中,文物的软包装、硬外盒、搬运、运输等都是造成安全隐患的起因,但笔者认为交流展中参与文物展陈的工作人员更是关键。
  前面提到的,在交流展中的文物摆放和打包、拆封都是本馆的工作人员,但因为某些原因会造成本应很了解文物的工作人员亲自上手的工作,会有有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参与进来,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的安全造成隐患。因此,在参与交流展的工作人员中首要强调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把文物工作放在重中之重。首先,强调参与工作的工作人员责任心,务必把安全意识提到高度。出发前,单位要召开学习会,把交流展的起始站告知,相关参与者需要做到内心明确各自的职责,明白文物特殊性所在,需要慢、稳、轻入手。其次,签责任书明确职责,分工协作。为了避免重复工作,合理利用时间,做到一致统一,每个参与工作者明确各自的分工,在合理完成各自工作的同时可以协助其他人。签责任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少去有些为了外出而外出的人的不安分之心,强化了责任所在。最后,建议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成立一支专业团队,把每次交流展的宣传、行程、安全事宜、交通运输、人员匹配等合理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出展方案,有必要的各种应急方案和紧急联络方式,把文物安全和专业化完美结合,做到物尽所用,长期共赢。
  (二)科学的预防保护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明确了“藏品保护是研究对抗自然力对藏品破坏的科学,即研究历代各种质地文物和自然标本,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维护藏品质量,对抗一切形式的质变,阻止延缓质变过程,控制降低质变速度,对藏品的劣化进行综合防治。”[4]该概念就是保护的实质,文物因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地下密闭性的埋藏环境到暴露至大气环境中,本身内部结构就会非常脆弱,所以必须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保护。参与交流展的文物更是面临着外部环境不断改变的不稳定因素,由此预防性保护就尤为重要。鄂尔多斯博物馆的交流展中既有青铜器、铁器、瓷器、陶器、玛瑙、珊瑚、金银器,还有布匹、皮毛、绸缎,由此在文物的预防保护上就需要更加关注承展博物馆的资质和设备的投入使用情况,文物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即恒温恒湿的状态下,因展馆原因或气候特征而不能及时满足稳定的适宜环境,需要进行人为的干预和操作。例如展柜内湿度过大,要采取除湿手段;如果太干燥要进行加湿工作;日照过强要人为的手动设置遮挡;温度太高要适当开启空调和降温仪器等,尽量将文物所处的环境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合适的展出环境中,确保文物的安全。
  (三)馆际间加强沟通,互相提高、交换心得
  馆际交流展当前已经发展的相对稳定了,引进展览和筹备出展是现在博物馆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对加强区域交流,促进文化全面发展融合做出了一定贡献。不同博物馆之间的工作方式、研究方向、学术定位、文化氛围、学科带头人都存在很大差异,通过这样的交流展出,在多方位的接触中,既在展览上有切磋又在馆方的管理上有交流,是个学习提升的好机会。通过几次切身参与交流展的撤布展工作,笔者在与承展博物馆的对接工作上和交流交谈中,收获颇多。2018年4月在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博物馆的交流展工作中,通过与对接方的工作人员接触,发现对方工作人员从始至终就只有三个人,其他人员根本不参与。原来,武进博物馆在馆内管理上实行的是分工协作、团队配合、年底考核,任务明确,奖罚分明。在外展上由三人组成,一位负责统筹、一位做外联、一位具体操作,兢兢业业,格尽职守,因对自己馆内出展文物熟悉,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交流展的接展和送展工作。这种协作团队的办事能力强、责任心高、效率突出、业绩斐然,值得借鉴。另外在上海松江博物馆,亲眼目睹馆方工作人员在提供的文物专业固定工具和方法上的支持力度,也是学习的方向。馆与馆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实践经验的理想途径,每一次的外展都是提升的机会,沟通与虚心请教方可以不断进步。(图5)
                                                          外展中的媒体、观众见面会
  四、对今后馆际交流文物保护的设想
  有问题就要直面去解决,文物保护是“利千秋”的大业,在馆际交流展中发现问题就积极解决,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设身处地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在交流展中文物保护上大胆构思了以下几点,不妥之处请多指教。
  (一)固定文物包装盒位置和监测仪器的添加
  首先,文物进行转运箱内位置固定。将文物的包装盒按照一定次序进行编排好后,依次张贴向上方向标志,轻拿轻放警示帖,按照上轻下重的的原则,将所有文物按照转运箱内部空间大小,有序固定排放在箱中。每布满一层的文物进行拍照核实,与文物信息采集单对照,做到心中有物,避免多次搬动对文物造成一定的伤害。
  其次,文物转运箱内增加可移动的恒温恒湿监测设备。文物大多是出土的,因脱离了之前所处的相对密闭和温湿适宜的环境,内部结构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极易破损和毁坏。在文物转运箱内增添恒温恒湿移动监测设备,可以更好的保护文物在长途跋涉和多变气候下的内受力,有效增强文物的展出寿命。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配备监控设备,既能监测环境变化又能对环境变化中的湿度和温度进行干预,效果会更明显。
  (二)实地考察和专业知识的运用
  交流展的合作基本都是接洽、沟通、签协议、实施、完成等一系列完整过程,笔者认为在实施前增加一步,即送展前的实地考察很有必要。通过笔者的亲身感受,在实际的接送展过程中,提前的踩路线和展出场馆的考察,对交流展文物的安全风险等级值降低很多。
  第一步文物运输线路确定。两地相对较近的馆际博物馆,可以直接进行陆路运输,只要有馆方随行人员跟车就可。路程超出600公里的,建议有必要提前对路程踩跟。第二步文物即将展出场馆的环境考察。对文物即将展出的环境和温湿度进行采样,与馆方工作人员沟通气候等事宜,掌握相关资料。第三步考察后的具体应急方案。根据所踩跟和采样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结合专业知识,做好科学预防工作。
  在文物保护上相关的建议和意见有很多,但每个博物馆的定位不同,参与交流展的内容各有千秋,都是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的彰显,都是文物精品的展出,所以在提高防范意识的同时,多投入人力物力。“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希望,当代文物工作者要从实地出发,多思多想,为文物保护建言献策,为了把先人们的遗存更好的留给后辈,今天的我们要敢想敢干,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把对文物的保护作为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
  (2)《文物修复与养护》,万卷出版社,潘慧琳,2005年1月第一版,第1页。
  (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宏钧主编,2008年6月第六版,第133页。
  (4)《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宏钧主编,2008年6月第六版,第192页。
  (5)《博物馆工作规范》,文物出版社,刘超英和崔学谙主编,2015年2月第一版。
  (6)《最新博物馆展示宣传、藏品保管与社会责任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潘守永教授主编,2013年第一版。

附件

-

参观须知

一、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请观众朋友在开放时间内凭有效证件领取免费参观门票后参观。

二、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时(周一闭馆)。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博物馆    蒙ICP备2021000797号-1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28号   电话:0477-8390997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博物馆

   

蒙ICP备2021000797号-1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

   

电话:0477-8390997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28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