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齐聚 跨界共谋古代壁画摹制艺术展暨摹制新技术专题研讨会述要

作者 : 高兴超来源:鄂尔多斯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9-07-04 09:43

  摘要:壁画摹制保护新技法是壁画摹制展示、利用的新技术,对壁画信息的全面记录和复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耐久性和便携便利等特点对壁画移动展示、展览至关重要。以此技术为基础,鄂尔多斯博物馆打造出了区域性的古代壁画精品展览,并由此为契机中国艺术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馆学会、鄂尔多斯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主办了摹制技术的专家研讨会,对古代壁画的传承、利用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壁画展示 摹制技法 传承保护 展示利用

  一、前言

  2016年12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内蒙古博物馆学会、鄂尔多斯博物馆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美术创作中心、内蒙古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承办的“丹青遗韵 妙手生花——姚智泉古代壁画摹制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顺利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果和研讨目的。

  此次活动共有摹制壁画展览和摹制技术专家研讨会两大主题。摹制壁画展览共展出56幅各地精品壁画,象征着中华儿女56个民族大家庭。壁画时代涵盖汉、北魏、唐、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门类包括墓室壁画、石窟寺壁画和寺庙建筑壁画等,内容题材不仅取材于现实生活、纪实写史等历史性题材,还包含中原佛教、藏传佛教以及道家教派等人物故事等内容,可谓题材广泛,内容丰盈。摹制展览和专题研讨会的召开,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内蒙古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关怀,邀请到了国内考古界、文物保护界、美术界、博物馆界顶尖专家、学者共60余位,他们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壁画学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敦煌研究院、四川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学会、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鄂尔多斯博物馆、内蒙古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多家文博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大家共同对我国古代壁画的保护与展示、传播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建设性意见。会议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以美术研究讨论,下半场为壁画保护研讨发言。

  二、发言纪要

  会议首先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主持发言,他表示中国古代壁画是中华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东方传统的绘画主要源头,无比惊艳,且存世量很大,但是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大多无法进行更大范围的现场观看,原作展示与交流、传播,那些因多种原因不幸濒临消失而被整体搬迁或抢救回来的壁画,因其文物价值和自身质地的脆弱等因素,也不能远播他乡,还有一些因庙宇坍塌、墓室损毁、石窟寺遭劫等残存部分被揭取收集回来的古代壁画残片,即使在各种措施的保护下勉强可以异地展示、展览,也不能全面的传播出更多的古代壁画应有的信息。而古代壁画因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所内涵的材料、工艺乃至技法之中的那些重要的信息又不是高清数码图像、印刷、喷绘所能全部替代和展现的。姚智泉教授以及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古代壁画创研中心针对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找到了壁画保护与传播的方法——“摹制法”。它是能够在质感、机理上非常接近古代壁画原貌的复制方法,能够实现在中国古代壁画高度仿真、接近原作的前提下,异地展陈,本次展览的作品正是古代壁画摹制法在实践中应用的成果。基于姚智泉教授以及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主办本次研讨会,主要的目的就是针对古代壁画摹制法的发现,针对这一积极的尝试与实践,组织专家学者,就方法、意义及价值进行深入的辩证与研讨,希望从这次活动中碰撞出更多的有关古代壁画的传承、保护和创新的思路与火花。

  内蒙古师范大学李崇辉先生从古代壁画现状临摹的时代意义角度,提出了一个原生、原状态比较的概念。他说,临摹也是壁画保护的一种手段,从一个整体的对于我们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研究和发掘的角度讲,它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一个表面的图像,它除了描绘图像的本身,还要和本体相联系,比如说我们古代原始的壁画,它的材料的运用,临摹的方法又有一些本体的缺失,比如说色彩还原的问题,还有它携带最原始的信息,这些都是过去临摹不太关注的问题。它能够很全面的找到每一个文化的不同的特点,还表现着承载着许多当地的文化信息,所以它具有不同的文化认同价值。这种临摹,古代壁画的临摹在我们当代它所担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本体壁画,它应该放在更加丰富的历史背景下,对文物的研习临摹作为我们古代摧残文化交流的手段,让壁画可移动,成为一个留存的文物。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笔画研究院何家英先生表示,壁画是中国早期绘画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绘画达到最高潮、顶峰的一种绘画形式,但是我们所面临的就是壁画的严重损坏,这种传统艺术现在危机四伏。壁画的传承、保留、保护、保存就成为我们今天一种被动保护的形式。关于壁画传承、保护都是用各种办法来尝试解决,你比如说今天的打印技术。姚老师的壁画摹制保护方法,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研究努力,确实是一种实在感,而且能够让我们看到壁画表面机理的那种感觉,而且它所代表的同类的这种技法也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当然我还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完善。我希望今后希望更多的专家我们都能够进行很好的协作,共同把祖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

  中国艺术研究院理论研究所牛克诚先生表示,这种壁画摹制技术是在摄影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推进,它首先是用数码摄影技术照射壁画成像,然后对照图像用一种沙质的材料进行临摹绘画,形成的一种壁画质感。这种逼真的摹制方法,使我们好像走到了真实壁画近前一样,但是在我们今天这个图像时代的,这种逼真的概念,我认为特别有价值的。这种逼真的呈现,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材料的、工艺的,同时它通过摹制技术使那些不可移动的壁画变成可移动的。这种可移动的壁画可以产生很多的效果,一个是它可以把不同空间的壁画集合到一处,同时这种壁画可大可小,也可以成为居家生活的物品,第三它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古代壁画集合在一起,对我们研究也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连辑先生表示,我们搞研究不应该只搞理论研究,也要研究材料、创新的技法,更好的历史、艺术、现象的机理的挖掘、表达包括技法。这种古代壁画“摹制”的方法应当是一种技法,所以我们今天不是研究壁画本身,而是研究古代正在消失着的壁画到底用什么方法保护更有价值、更有效。我们今天这次会议,是一次多学科、综合起来达到认识这种技法、运用这种技法实现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保护、对壁画的保护这样的一个目的。他在发言中将壁画“摹制法”的特点归纳总结为:一是道技结合,以技载道;二是忠实还原、信息完整;三是技法先进,长久保存;四是柔性管理、易于传播。最后,连辑先生还针对壁画摹制方法的成果运用及长远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希望今后的壁画摹制项目本身能够更加学术化、理论化和整体化。

  原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李最雄先生表示,古代壁画是中国文化遗产里非常优秀、非常重要的,但是它又是一种非常脆弱的艺术形式。中国的壁画大体上有三种石窟壁画、寺庙壁画、墓葬壁画,在这三大类里最难保护的就是墓葬壁画,再有就是石窟壁画。因为墓葬壁画,人们没办法控制墓室环境,而且有些壁画没办法搬迁,像画在砂岩的壁画,又那么脆弱。那么摹制技术,就是最大限度的保存文物的一种方式,它仿制墓葬的地仗材料,最重要的是绘画颜料一致,即与古代所用矿物颜料、植物颜料一致,并且要将壁画的老化程度表现出来。古代壁画作为文物,需要考古学家、艺术家等合作来完成,它是一个文物和艺术的综合体。摹制壁画意义一个是保护,一个是弘扬,对于我们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侯一民先生主要从摹制壁画的三个方面进行发言,一是壁画的“全信息”,二是对于中国古代壁画的价值,再有一个就是壁画的传播问题。

  “全信息”是姚智泉老师一个的智慧结晶,非常重要。摹制的这些壁画,不算文物文物,但胜似文物,一旦这些壁画的原址被破坏以后,它就是文物,因为它全信息,这个价值不可低估。作为文物界对这个东西一定要重视,因为它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抢救那些马上就要破坏掉的壁画,特别是那些墓葬壁画。

  再有就是传播,如果我还是美术学院的领导,我就把姚老师请过来,带领一个团队,把我们国家好的东西用全信息的东西把它做出来,向全世界传播,没有这个传播,就没有办法认识这个价值。摹制技术虽然不是文物,胜似文物,不是绘画,但优于绘画。所有的防湿、防晒、防水,都有了,作为壁画,姚老师为我们壁画的传播开创了可能,当然有缺点,它不防火。我希望文物界,从文物保护的意义上讲,我们壁画界,这个壁画的抢救和保护,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大项目。我们希望把这个事情真正做起来,能够把这个列入美术学院一个壁画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让它得到一个传播,让人们对中国古代壁画有一个认识,而且对新的壁画的创作也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原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会长马家郁先生表示,壁画的摹制,《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里面提到,对于那种长期使用或者受到外界影响的文物要给予复制、仿制,在复制方面,我们过去存在临摹,但是我们传统的复制也好,仿制也好时间长了它就要发生变化。文物保护界、画界的人士在一起合作,能够使人的思维发生很大变化。本体保护,不管怎样保护,我们做得只是相对延长壁画的“生命”,迟早壁画会消失掉。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我们保护文物的手段会越来越丰富。古代壁画的保护、传承与延续方面的问题,姚老师的这种壁画摹制的方法很有意义,有广阔的前景。

  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黄克忠先生表示,如何把我国古代壁画的工艺材料和现代艺术家的创作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创造绘画、把文化艺术和历史传承结合的一个问题。壁画摹制的意义重大,尤其在考虑古代壁画不断损坏、日益消失的今天。文物保护的形式比较多,摹制壁画也是一种保护壁画信息留存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对原真性的壁画记述给观众十分逼真的效果,用的壁画的材质、颜料尽量符合原材料,工艺上也有创造性的改变,所以对我国的壁画尤其在壁画公益对外展示方面创造了一个新的方法。因为摹制壁画不是那么脆弱,便于交流、观摩,而且防虫、防腐、防潮,自身可移动、搬运运输。摹制与本体壁画的区别在于,它不是文物,另外它代替脆弱的文物壁画可以进行展示交流、保护的一种方法,把不可移动的壁画变成可移动的,这个意义很好。另外,它也展现出了壁画最初的壁画原貌,而不是它的现状。我的建议是把摹制壁画与三维扫描出来的图像放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更真实的,因为三维扫描是现状,而摹制壁画是复原的。

  鄂尔多斯博物馆馆长窦志斌先生表示,目前鄂尔多斯地区的壁画资源也较为丰富,共发现四大类壁画遗存:岩画、墓葬壁画、石窟壁画和晚期的召庙壁画。现在在我们鄂尔多斯博物馆专门设立了一个壁画展厅,对我们当地的文化宣传和传播都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过去,我们搞文物工作往往注重的是文物的本体,现在大量的壁画还在墓室和石窟里面,为我们继续深入发掘壁画、保护壁画留下广阔的空间。在这里,我也邀请在座的各位专家能到我们鄂尔多斯去,共同开展壁画的保护、传承以及展示的广泛探讨。鄂尔多斯博物馆也愿意做壁画保护的铺路石,为我国壁画保护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另外,山西省文物局黄继中先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郑岩先生、山西古建筑保护公司的李尤瑞等诸位先生也对壁画摹制新方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发言。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记述。

  三、几点认识

  会议上,姚智泉教授研创的摹制法壁画保护、展示专利新技术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认为它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壁画间接保护手段。就像谭平先生所说:“它是一个跨界研究,并非一个简单的绘画,也不是一个临摹,而是一个无论是从考古、还是从文化、材料,可以说各个方面来进行,这也是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在壁画移动展示、宣传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特别指出的是,展览上鄂尔多斯博物馆展出的近20幅精品壁画吸引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对鄂尔多斯地区的众多精美壁画表现出极大兴趣。这些摹制壁画只是鄂尔多斯壁画艺术海洋中的沧海一粟,但它们却是近年来鄂尔多斯地区壁画考古和保护工作的成果代表,其中的汉代墓葬壁画是内蒙古地区汉代考古的重大突破,为进一步了解内蒙古地区的汉代壁画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

  “中国古代壁画是体现我们文化自信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和内容”。相信,随着鄂尔多斯博物馆和姚智泉教授合作的“丹青遗韵 妙手生花——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的继续深入和不断完善,摹制新技术在宣传和展示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地区优秀历史文化及多彩艺术,传承和保护中国北方珍贵的古代壁画艺术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开展壁画保护跨界合作,更好地实现展示、宣传和传播目的进而展现出我们中国文化自信上定会带来更大、更显著的效果。

  

  

  

  作者简介:

  高兴超,1984年生,鄂尔多斯博物馆馆员,主要从事古代壁画的考古发掘、修复与研究。

  15894953308 azhuna@163.com或410616958@qq.com

附件

-

参观须知

一、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请观众朋友在开放时间内凭有效证件领取免费参观门票后参观。

二、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时(周一闭馆)。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博物馆    蒙ICP备2021000797号-1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28号   电话:0477-8390997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博物馆

   

蒙ICP备2021000797号-1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

   

电话:0477-8390997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28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