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公众关系的演变与发展——以鄂尔多斯博物馆为例

作者 : 孙瑞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17 08:11

  

  

  (鄂尔多斯博物馆 孙瑞,馆员,13947765193)

  摘要:随着博物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博物馆仅对极少数人开放,限制参观者的身份、地位;到博物馆收取门票允许观众付费参观;再到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迎合广大观众参观需求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最终再演变为观众变身为博物馆志愿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博物馆工作并代表博物馆面向广大观众服务。这一系列质的转变,一方面反映出了博物馆的演进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逐步拉进和融合的进程,见证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和提升的过程。新时代下,文化与旅游的并轨,赋予博物馆更加神圣的使命,其社会教育、休闲观光职能进一步凸显,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框架下更好地传播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本文将以鄂尔多斯博物馆为例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与公众 演变 发展

  一、早期博物馆与观众简述

  观众与博物馆之间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变迁的关系,观众参与文化的方式改变着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模式,博物馆提供的文化影响引导观众如何看待博物馆的概念与意义。对“观众”的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偏差。在一般意义上,观众是博物馆的参观者,是广泛、无序、形形色色的人群,而对传播效果的考察让“观众”的概念具有“交流”的意义,他们是具有创造力的信息参与者,以积极的方式进行获取与反馈 。

  (一)早期西方国家博物馆与观众

  西方国家早期博物馆往往是在私人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最初的职能也仅局限于供社会精英阶层的人士提供赏玩,而作为社会普通民众是鲜有机会到博物馆参观的。下面以大英博物馆为例来介绍。

  大英博物馆于1753年筹措创设,1759年正式开馆。1756年8月,一位上流社会的女士,在经博物馆内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得以在正式开馆前进馆参观。这位女士在日记里写到:某天傍晚,我前往即将成为大英博物馆的蒙塔古豪邸。很幸运得以在伦敦参观这么豪华、优雅的学术文物,并且欣赏到雄伟的建筑与美丽的庭园。馆内收藏着我前所未见的价值不菲的手抄本、版画、古代木乃伊等。......虽然还有两三个房间尚未摆设文物,但是已经有16个房间摆满了各种种类的古董文物。走在洋溢哲学气氛的散步道和植物园,眺望广阔的田园,让人心旷神怡、身心舒畅......不难发现,最初的博物馆观众对于参观博物馆是倍感荣幸的,内心充满了敬仰与自豪。这一时期的博物馆对公众来讲是高高在上的,是让人仰慕的神圣殿堂。

  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开馆,当初的入馆人数规定最多容纳75人,入馆需要特别许可证。这是由国会决议的。想入馆参观的民众须在上午10点起到下午2点之间,向博物馆服务处申请,在名簿上填写姓名和住址。由服务处的处长检查名簿,如果没有发现异常状况,就会发给入馆证。参观的规定相当严格,1小时只准许15人以内入馆,而且每5个人分成一组,以团体的方式跟着馆员参观。参观者在馆员的说明下,照顺序一一参观24个展示室。《大英博物馆的入馆规则》规定每周一三五向一般民众开放,但圣诞节、复活节与万圣节,以及8月、9月两个月,还有劳动日与断食日除外。博物馆参观者必须身体洁净,态度端整,如果违反这些规则,博物馆职员可以拒绝入馆,并要求离馆。

  10岁以下小孩不准入馆。不能赠予职员或官员金钱......由此看来,早期博物馆对于观众的要求是比较严苛的,观众只能按照相关规定被动参观,无法满足观众深入学习或是放松身心的需求。1782年有位来自德国的参观者参观大英博物馆后留下这样的手记:很遗憾,我真正参观的只称得上是房间、玻璃柜与柜橱,而不是博物馆。因为在不到1小时的时间内,匆忙地在很多大房间之间奔波,尽管博物资料、考古资料和关于文学的贵重书籍琳琅满目,却只能走马观花。要仔细看的话,可能要花上数年,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参观数量这么庞大的展示品,参观者无不显得很狼狈、很茫然 。

  (二)早期中国博物馆

  中国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始于20世纪初。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5年在江苏南通创建了南通博物苑,成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集自然、历史、艺术为一体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座博物馆。

  张謇创办博物馆的的想法来自于他1903年赴日考察实业和教育时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展览会。1905年,张謇向清政府呈报了《上学部请设博物馆议》和《上南皮相国清京师建设帝国博物馆议》两份奏折,建议建立博物馆以振兴教育、推进学术。其中在《上学部请设博物馆议》中张謇提到:“......然以少数之学校,授学有秩序,毕业有程限,其所养成之人才,岂能蔚为通儒,尊其绝学,盖有图书馆、博物院,以为学校之后盾。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我朝宏章儒术,昭示天下,诏开四库,分建三阁,足以远迈汉唐,岂仅蹠掌欧美。......”也就是说,日本的学校之所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设立有图书馆和博物馆供学生们在学习之时进行参照,博古通今,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我们大清朝拥有的珍宝时代跨度大、远远丰富于欧美国家。为了达到培育人才强盛国家的目的,建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我们也具备比欧美国家更好的基础条件。

  然而,当时的清朝并没有采纳张謇的建议。张謇遂凭借自己的实力回家乡南通建一座博物馆。1905年,“南通博物苑”正式动工,且规模甚大,分为中、南、北三馆,还附有园林。“楼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下为自然标本。室外树大型的石刻、造象。文物、标本的陈列或分地区,或分年代,各附说明。”“其陈列内容,天产部以地方为序,历史、美术二部以制作时代为序,目的是便于观众‘觇古今之变迁,验文明之进退’” 。南通博物苑专门聘请了通晓外国语言的“招待员”,负责接待咨询和参观过程中的导览工作。

  对于当时的南通博物苑开放情况,笔者未查阅到有效资料信息,但从上述背景情况分析,建立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兴国、推动学术研究,其展览的分类设置也是为了更好地便于观众参观学习,而从聘请了通晓外国语言的“招待员”这一情况来看,南通博物苑对外开放的观众应主要为有学识的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学者这一类型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作为普通民众是否可以入馆观赏,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不难发现,早期中西方国家博物馆的设立,其目的均是为观众服务,为观众提供观赏、学习和研究的实物资料,但从其真正的受众观众来说是有局限性的,仅为部分上层社会精英人士和学识渊博的有识之士,而观众对博物馆持有的敬仰态度,让博物馆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博物馆”是“作用”的主体,“观众”则是“作用”的客体。博物馆与观众之间有着很强的“距离感”。

  二、博物馆职能演进与观众

  20世纪,随着博物馆事业的逐渐发展,各国因历史文化和综合国力的差异,对于博物馆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所不同,博物馆的职能日渐丰富,不断深化。直到1989年国际博协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将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中国人对博物馆的初步认识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1895年,上海“强学会”提出:“凡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皆为备购,博览兼收。”1905年,张謇提出:“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兼备,纵人观赏” 。由此看来,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应以收藏、展示为主要功能。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博协认为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关,并不是专为保管宝物的仓库,是以实物的验证而作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 。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被首次提出。50年代,我国文化主管部门和学术界的提法是:我国博物馆是党和国家的宣传教育机构,也是科学研究的机构,又是自然标本和文物的收藏机构 。直到1980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学筹备会上提出了博物馆的三个要素,即藏品、陈列、开放。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总则的第三条,规定博物馆的任务是:“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国务院于2015年2月9日发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明确:“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从博物馆职能演变的历史看,博物馆最古老的形态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只有一个职能,即收藏。这一阶段的博物馆文化纯属帝王将相和贵族文化,与公众无关;博物馆文化现象处于封闭之中。17世纪中叶的欧洲产业革命,使文化教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博物馆于是由少数社会精英共享,逐渐开始向社会各阶层公众开放,变为社会教育活动的公共机构。“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顺应时代的新要求而诞生,一直影响到今天 。

  博物馆职能的演进,决定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最初的观众的仰慕,博物馆顺应时代变迁,逐步“放低身段”,按照“三贴近”原则,一步步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甚至在新时代下,博物馆不惜采取多种举措,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入馆参观。当博物馆彻底将自己的服务对象定位为观众时,那么博物馆同观众之间的关系将比以往更密切。

  三、现代博物馆与观众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博物馆已普遍对外开放,实行门票制。以鄂尔多斯博物馆为例,90年代参观博物馆成年人票价为2元/张,学生半价,境外观众票价为10元/张。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博物馆实行门票制,比如国家博物馆实行免费不免票,参观需凭身份证件领票;故宫博物院仍在收费参观,成人票为60元/张,老人票30元/张,学生票20元/张。

  2004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通知》;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达《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国内1000多家国有博物馆陆续免费对外开放。

  下面以鄂尔多斯博物馆为例,介绍近年来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鄂尔多斯博物馆前身——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在重新维修布展后以专题馆的形式于2006年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同年鄂尔多斯博物馆新馆在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区破土动工,2012年5月18日鄂尔多斯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新馆的定位在博物馆传统的收藏、研究、展示职能基础上,将社会教育列为重点职能之一,以服务好广大观众为己任,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在丰富展览、组织开展社教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统计,2012年5月18日—2017年底,鄂尔多斯博物馆共接待社会各界观众240余万人(次),接待团体4600余个,年平均接待观众量40余万人次。

  首先,精心打造展览,鄂尔多斯博物馆设置有4个基本陈列:《鄂尔多斯古生物化石展》《鄂尔多斯通史展》《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百年光影?见证鄂尔多斯——城市记忆珍藏展》,向观众全面呈献了鄂尔多斯地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时,为进一步丰富、充实展览内容,2012年-2017年期间,鄂尔多斯博物馆共计引进全国各地精品临展32个。2014年初,推出了首个对外交流展览《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截止2017年12月初,该展览已完成国内巡展16站;2016年推出的《丹青遗韵 妙手生花——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截止2017年底已完成国内巡展4站。展览的“引进来”惠及了当地观众和到馆的外地游客;“走出去”的展览把鄂尔多斯当地的文化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外地观众了解鄂尔多斯文化。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鄂尔多斯博物馆年平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30余场次。活动对象主要针对青少年观众。特色活动主要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在传统佳节举办主题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小小讲解员培训”在每年的寒暑假举办,针对小学生开办了“古生物化石”和“蒙古族民俗”2个班,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历史文化修养。为进一步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鄂尔多斯博物馆还举办“流动博物馆”基层行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和现场讲解将博物馆文化传播到基层群众中去。

  第三,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各项活动的深入举办,吸引了大批观众化身博物馆志愿者,代表博物馆为观众服务。鄂尔多斯博物馆拥有600人的志愿者队伍,其中由46名青年志愿者自主管理的“博爱志愿服务队”,每周六、日都会安排8名志愿者进行讲解、公众服务及志愿社会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服务。

  第四,设立观众意见征求箱。为能更好地与观众互动,吸纳观众参观需求,鄂尔多斯博物馆设立意见箱和征求意见簿。观众可以将参观感受和建议填写在上面,最后由博物馆统一汇总梳理,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吸取和采纳合理的意见。

  综上,最大限度的服务好观众已成为了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工作宗旨。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大量引进展览,推出对外交流展览,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与此同时,随着志愿者的加入,征求意见簿的设立,使得博物馆与观众日益贴近并相互融合影响。博物馆早已不再是“高高再上”令观众仰视的神圣殿堂,而成为了贴近广大观众生活的精神文化殿堂,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观光的休闲场所。

  伴随旅游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博物馆俨然已成为外地游客旅游观光的景点之一。斯蒂芬.威尔(Stephen Weil)于199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会上作的《博物馆与公众》演讲中讲到:“在即将到来的这个世纪里,不超过4、50年,博物馆和公众之间的相对位置很有可能来180度的大转变。公众将处于优势地位,博物馆由主宰变为服务机构,两者之间的新关系已经在很多地方初露端倪。博物馆服务的目的、何时服务、怎样服务,都由博物馆新的支配者——公众来决定。”显然,这个时代已提前来临。

  四、今后博物馆与公众关系发展方向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为观众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参观环境,博物馆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搭建平台,提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缓减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带给人们的压力,引导观众回忆过去进而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一)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

  博物馆要加强自身意识形态建设,重点突出特色展品,创造和挖掘一些属于博物馆自身的文化特色,树立品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引观众走入场馆,以美好的事物帮助观众战胜沮丧,给人以坚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助人保持希望和乐观。

  (二)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首先是博物馆的硬件设施设备要完善,为观众提供休息、休闲的场所,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些休息的区域,比如:茶吧、书吧等休闲场所,提供免费的WIFI,供观众缓减参观疲劳,与同行友人座谈感受。

  其次,充分利用大信息、大数据时代的便捷,创造便利的参观服务条件,开发手机APP,提供全面的参观信息和预定服务。可同国内提供旅游服务的网站建立合作,通过网络发布博物馆参观信息,为观众提供多方位的参观便利条件。同时,在官方网站打造数字模拟实景展览,实现网上直接观看展览。

  最后,博物馆的场馆服务人员水平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讲解人员形象气质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给观众以舒适的参观体验。

  (三)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的工作重心不仅仅要放在博物馆方面的研究及其社会职能上,还应在博物馆发挥社会职能的过程中吸纳不同社会参与力量的管理和表现手段方面,鼓励各方建立互相倾听与交流的文化功效理念 。

  2017年9月中宣部、文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落实法人自主权,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由此,博物馆在今后践行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时,将会有更多的社会人士化身为博物馆理事,比博物馆志愿者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博物馆中,参与博物馆决策和管理,并监督博物馆的运行,到那时可以说博物馆观众已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成功参与博物馆治理,既是博物馆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博物馆观众的代表者。当观众不再按照博物馆最初的概念那样被“作用”时,博物馆依然会去“做”,但是“做”什么,将是由观众中的大多数来决定的。

  

附件

-

参观须知

一、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请观众朋友在开放时间内凭有效证件领取免费参观门票后参观。

二、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时(周一闭馆)。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博物馆    蒙ICP备2021000797号-1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28号   电话:0477-8390997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博物馆

   

蒙ICP备2021000797号-1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

   

电话:0477-8390997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28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