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新石器时代的中心——朱开沟遗址
作者 : 来源:鄂尔多斯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9-02-11 09:41
朱开沟遗址位于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朱开沟村三社沟掌处。东为庙梁,南为庙底沟,朱开沟季节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至纳林塔注入书会川,再向南流入㹀牛川、窟野河,后汇入黄河。
丰富的遗迹、遗物
“朱开”,蒙古语,心脏的意思,亦写作“珠儿开”或“朱日很”。朱开沟遗址分布在沟壑纵横的朱开沟沟掌处,在东西长约2千米、南北宽约1千米范围内,断断续续均有遗迹分布,文化层厚1.5-3.5米。总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发现居住房址83座、灰坑(或窖穴)207个、墓葬329座和瓮棺葬19座,出土可复原陶器510余件、石器270余件、骨器420余件和铜器50余件。另外,还采集了大量陶器标本和动物骨骼标本。
朱开沟遗址
朱开沟遗址出土房址
朱开沟遗址发现的三人合葬墓
特色鲜明的朱开沟文化
根据对出土遗迹和遗物的综合分析可知,朱开沟遗址的时代上限约为距今4200年的龙山时代晚期,下限约相当于距今3500年的商代前期,整个遗址前后延续了约800年。朱开沟遗址的陶器群以发达的三足器特别发达而著称,尤其是以“花边鬲”、“蛇纹鬲”、“三足瓮”、“带纽罐”等器物构成的特有组合,不仅地域鲜明,而且独具特色。特别是其中一些青铜兵器、工具、用具的发现,使朱开沟遗址不仅成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仅有的出土青铜器的夏商时期古文化遗址,而且也因为拥有时代最早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而备受瞩目。鉴于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学术界将以朱开沟遗址为代表的遗存,命名为“朱开沟文化”。朱开沟文化的确立,证明距今4200~3800年前,在以鄂尔多斯地区为中心的区域内,居住着一支具有明显自身特征的人类集团。他们是以大约距今35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海生不浪文化以来,在本地区延续生存、发展下来的人群为主体构成的,同时也吸收、结合了部分来自周邻地区人类群体的文化因素,共同创造了本地区原始社会末期的辉煌历史篇章,同时对周边地区的人类集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朱开沟遗址出土蛇纹鬲
朱开沟遗址出土陶制酒器副本
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朱开沟文化的人类集团以农业经济为主,拥有家畜养殖业、手工制造业、酿酒业等,晚期已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朱开沟文化时期社会的贫富分化比较显著,私有制已产生,男性对女性拥有的权力,已远远超出夫权的范畴。社会处于父权制高度发达的军事民主制阶段,绝不逊色于中原地区同时期人类集团的发展进程,已步入文明社会的门槛。朱开沟文化最后之所以未能完成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升华,主要是由于逐渐恶化的自然环境的制约。但在这次恶化的自然环境面前,简单地逐气候而迁徙,而是适时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及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由农砖牧或半农半牧。由此,中国北方畜牧文化的雏形,首先在鄂尔多斯地区从原始农业文化中分离出来,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这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的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就是在朱开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朱开沟文化的发现和确认,极大地推动了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原始社会史和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
朱开沟遗址出土青铜环首剑、环首刀副本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