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的古代历史与重要文物

作者 : 武俊生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20 13:42
 
  内容提要:文章概述了乌海的古代史、古代文物的数量和现状。重点描述了乌海的化石、石器、岩画、青铜器、秦长城、汉代古城与遗物、西夏文物、明长城等重要文物古迹和文物精品,分析和展示了乌海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物遗存。
  关 键 词:乌海市  历史  文物
  “乌海”,一座有资源的城市,境内煤炭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已成为内蒙古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之一。“乌海”,一座有美景的城市,享有“黄河明珠”的美誉,由东向西绵延着桌子山、甘德尔山和五虎山;城中黄河流过,“乌海湖”水波荡漾,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璀璨明珠。 “乌海”,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历史悠久、民风淳厚,被誉为“书法之城”、“葡萄之乡”、“赏石之城”。
  自古以来,乌海就是古人类生存、繁衍的地方。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陶器见证了古人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面。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岩画是早期游牧民族在这里生存、创作的真实写照。秦代,千古一帝秦始皇将长城修到了凤凰山。汉代,草原丝绸之路大通道经过了乌兰布和沙漠。明代,明朝大军与蒙古骑兵在这里相遇、征战,明长城见证了战争时期的烽火硝烟与和平时期的边关贸易。
  经过乌海博物馆详细的文物调查获悉,乌海市共有文物古迹41处,包括古遗址22处,古建筑1处,古墓葬8处,石窟寺及石刻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全市馆藏文物达8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20件(套),主要收藏于乌海市博物馆。(图1)
  

 

                                                                       乌海博物馆
  一、远古时代的化石
  亿万年前,乌海地区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从太古代到古生代早期,乌海地区曾是浩瀚无边的海洋环境。元古代这里出现了最早的海洋生命——菌藻类植物,到古生代早期发展并形成庞大的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群,主要有三叶虫、笔石动物、头足、腹足等等。
  晚生代时期,乌海地区的海岸边生长着以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为主的原始森林,后来这些森林通过地质作用深埋地下,形成了现今丰厚煤炭矿藏的基础。
  在新生代时期,乌海地区最终形成了群山起伏、黄河奔流的地理环境。当时这里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茂、哺乳动物发展壮大,主要有巨犀、原鹿、纳玛象等大型动物。人类也在晚些时候登上自然界的舞台。多种植物与动物并存,使这里呈现出万物兴旺、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等。通俗的讲,化石就是变成了石头的骨头,通常要形成化石必须经过上万年的时间。这件硅化木化石是1993年从老石旦地区出土的,全长42.6米,根部直径达0.87米,距今已有两亿五千万年的历史,属于地质年代上的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时期,成为乌海久远地质史的实物见证。
  二、古人类使用的石器
  磨制石器是古人类凭借经验、精心挑选那些质地坚硬又极具韧性的石料,先根据需要打制出雏形,然后通体精磨,制造出来的;磨制石器不仅形制规整,而且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乌海市东南的(海勃湾遗址)区内就发现了许多磨制的石铲、石斧、石刀、石凿、石磨盘和石磨棒等。其中,石斧是人们的主要砍剁工具,开垦荒地、砍伐树木、修整建造房子的梁、柱,包括砸击动物的肢骨等等,都离不开它。石刀则是人们采集植物的主要工具,主要用于收割谷类植物的穗部。石磨盘和石磨棒是用于农作物加工的工具。
  三、游牧民族创作的岩画
  乌海地区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八百年前的西夏时期,一直是北方早期原始部落和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区域。他们在桌子山峭壁和沟畔的岩石上,磨刻了大量的形态各异、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岩画。桌子山召烧沟岩画,是乌海岩画的精华和代表,也是中国岩画的精绝之作,共有近300多幅画面。
  历史上曾在乌海地区活动的匈奴、鲜卑、乌桓、突厥、回鹘、党项、契丹、蒙古等古代游牧民族都有可能是桌子山岩画的作者。岩画题材内容主要有图腾崇拜、动物、狩猎、生活、天体、人体等类型。图腾崇拜岩画,有表现自然崇拜的太阳神人面像、神灵崇拜类人面像、生殖崇拜类人面像、巫术面具与首领崇拜类人面像等。动物岩画,有北山羊、岩羊、盘羊、鹿、虎、豹、狼、狐、鸟、蛇等野生动物,和马、牛、骆驼、羊、犬、驴等家畜。生产生活岩画,有狩猎、放牧、祭祀、舞蹈、交媾等生产、生活场景。天体岩画有日、月、星辰、山体、水纹等。人体岩画有手印、男女人体、足印、符号等。岩画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磨刻法、凿刻法和划刻法。
  岩画是古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创作。是文字产生之前能够记载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载体。岩画、壁画是除史书、文献记载之外能够直观、形象、生动反映古人类生存状况的唯一资料。桌子山岩画,笔法简洁、造型粗犷、构图朴实,具有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征,是研究乌海地区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及自然环境变迁的珍贵形象化史料。
  四、青铜时代技艺高超的器具
  乌海博物馆馆藏有许多青铜器,铜器类型有铜铃、铜刀、铜剑、铜带钩、铜镜、铜鼎、铜甗等。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中国青铜器起源于商代,鼎盛于春秋、战国时期。乌海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是活动在北方长城沿线地带、以匈奴及其前身为代表的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物质文化遗存,种类繁多、形制多样,按用途大体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装饰品以及车马器三大类,其制作精美、技艺高超、颜色艳丽,是当时人们不可或缺的金属制品。
  五、秦长城
  乌海市凤凰山上分布有蜿蜒曲折的秦长城,全长75公里,沿线分布有烽燧7座、障城1座。建筑形式多为毛石干垒、石块堆积而成。据考证,这段长城为秦代建造。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入驻“河南地”后,“临河上为塞”,开始在河套地区沿黄河南岸修筑长城。乌海长城位于北流黄河东侧,长城墙体与黄河河道的最近距离仅为100米。长城修筑的主要作用,是秦朝利用黄河天险,在其内侧防御西北方的匈奴。
  六、汉代古城与遗物
  新地古城是乌海地区时代最早、保存较好、较为完整的古代城池,古城平面呈长方形,长约300米,宽约290米,城墙黄土夯筑而成,出土了陶盆、陶罐、陶壶以及五铢钱等汉代典型器物。作为乌海地区唯一的汉代古城,新地古城见证了汉代乌海地区草原丝绸之路的繁盛情况。这里存在一条草原丝绸之路天然通道,起点在今巴彦淖尔市秦汉长城的高阙塞,匈奴骑兵从这里出发,沿秦汉长城外缘,向西南经过乌兰布和沙漠,到达新地古城,再到碱柜渡口或石咀子渡口,由这里东渡黄河,从而进入了一马平川、水草丰美的鄂尔多斯西部大草原。这里有黄河古渡、有山顶要塞、有天然通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军事战略价值。
  乌海博物馆收藏有多件汉代釉陶陶器,器形有陶仓、陶壶、陶灶、陶博山炉等,这些器物都不是古人日常使用的器皿,而是专门为逝者烧制的陪葬明器,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希望亲人在死后还能享受他生前的用品和待遇。
  七、西夏文物(图2)
  

 

                                                                      乌海博物馆内景
  乌海博物馆馆藏有西夏参知政事墓碑以及其石像生等文物,碑石厚26厘米, 宽102厘米, 高80厘米左右,所存30行文字基本上能够辨认。据武汉大学陈国灿老师考证,碑文记载的墓主人为世代贵胄, 以兵马为务, 活跃于西夏李乾顺、李仁孝两朝, 城筑于朔方, 耀武于河西,很有可能还担任过黑山威福军之监军, 最后官至参知政事。墓主人的故里就在今乌海市一带, 其常年驻军也在河套一线。西夏时期, 乌海地区属于西夏国统辖。这块墓碑和石像生反映了当时乌海地区官员的生平状况,极具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乌海博物馆馆藏有多件西夏瓷器,这些瓷器造型大方、端庄,剔刻疏密得当、宾主分明,技艺高超,色泽对比强烈;反映了党项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制瓷的高超技艺;成为党项文化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八、明长城
  乌海明长城全长20公里,墙体有堆土墙和石墙两种建筑方式,墙体高约2米,宽3-8米之间。长城沿线有烽火台7座,其中的二道坎烽火台,台体实心、平面呈长方形、剖面呈梯形;高14米,底部边长23米;建筑方式特别,底部外侧石块垒砌,内部填土,顶部土坯垒砌;墙体上平铺有细原木,起到拉接钢架作用;这座烽火台高大宏伟、轮廓清晰、保存完好,充分代表了当时的原始风貌和建造水平,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乌海明长城在明代归宁夏镇管辖,是北路平虏营所辖长城的一部分。长城墙体和烽火台史称“陶乐长提”、“沿河十八墩”。该段长城见证了明朝与蒙古对乌海地区的争夺,也见证了他们的边关贸易和友好往来。(图3)
  

 

                                                               二道坎明代烽火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乌海地区的文物古迹、馆藏文物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我们必须保护好、研究好、宣传好,让乌海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物散发出历久弥坚的璀璨光芒。

附件

-

参观须知

一、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请观众朋友在开放时间内凭有效证件领取免费参观门票后参观。

二、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时(周一闭馆)。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博物馆    蒙ICP备2021000797号-1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28号   电话:0477-8390997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博物馆

   

蒙ICP备2021000797号-1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

   

电话:0477-8390997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28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