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汇总、整理鄂尔多斯地区的国有馆藏西夏铁器,分析西夏铁器的铸造、使用和历史记载,进一步研究西夏当时的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特征,从而了解当时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
【关键词】鄂尔多斯、西夏、铁器
一、鄂尔多斯西夏铁器概述
鄂尔多斯地区国有馆藏西夏铁器共有147件/套,五代、宋、辽铁器15件/套,分别在鄂尔多斯博物馆、鄂托克旗恐龙博物馆、鄂托克旗文管所、伊金霍洛旗文管所、鄂托克前旗文管所、准格尔旗博物馆、乌审旗文物局和杭锦旗文管所等单位收藏。西夏铁器以生活生产用具和武器为主,且大量使用。
西夏时期的铁器是西夏人主要的生产生活工具,武器主要是以铁质为主。铁器在西夏历史中有重要地位。“西夏产铁,国家设有冶铁务,主管铁的生产。”① “西夏的冶炼业包括采矿、冶炼、金属制造。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境)东境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那里设立“冶铁务”专司采矿炼铁。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等地有国家设置的锻造作坊,打造兵器或农具等。” ②
二、器物分类
(一)铁犁
铁犁,西夏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国有馆所共收藏36件,珍贵文物有11件,包括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9件。铁犁铧和铁犁镜是铁犁众多部件中可识别的两个。其中铁犁铧33件,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21件,伊金霍洛旗文管所收藏5件,鄂托克旗文管所6件(宋),鄂托克前旗文管所收藏1件。铁犁镜3件,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2件,伊金霍洛旗文管所收藏1件。
典型器物
名称:西夏铁犁铧。器物长25厘米,宽20厘米,厚6.5厘米,重1.76千克。整体呈三角形,尖头有銎。銎部凸状,两侧边缘平整,銎口呈半圆凹形,肩部凸出。通体锈蚀,器型完整。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乡虎牙格图村陶家圪楞窖藏遗址出土。1986 年,入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2007 年,被定为三级文物。
图1 铁犁铧、铁犁镜
(二)铁锄
共收藏9件,珍贵文物两件,均为三级文物。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8件,鄂托克旗恐龙博物馆收藏1件。
典型器物
名称:西夏曲柄铁锄。器物长 33.2 厘米,宽 10.2 厘米,重0.47千克。三角形锄面,曲柄,柄端有銎。基本完整。1985 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泊罕牛其圪台窖藏遗址出土。1986 年,入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2007 年,被定为三级文物。
图2 西夏铁锄
(三)铁釜
共收藏19件,珍贵文物1件,为二级文物。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11件,伊金霍洛旗文管所收藏3件,鄂托克前旗文管所收藏1件,鄂托克旗文管所收藏1件,伊金霍洛旗文管所收藏1件,准格尔旗博物馆收藏1件、乌审旗文物局收藏1件。
典型器物
名称:西夏尖嘴流铁釜。器物口径 16 厘米,高 10 厘米,重2.19千克。侈口,束颈,鼓腹,圆底,带流,流两侧及背部铸三纽。口部残损。1981 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西召村敖包梁窖藏遗址出土。1986 年,入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未定级。
图3 铁釜
(四)铁臼
共收藏4件,珍贵文物1件,为三级文物。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4件。
典型器物
名称:西夏四足弦纹铁臼。器物口径 11.4 厘米,腹径 12.8 厘米,底径 16.3 厘米,高 15 厘米,重4.56千克。敞口,束颈,鼓腹,平底,腹至底部有 4 足,对称长形。完整。1986 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乡白圪针窖藏遗址出土。1986 年,入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2007 年,被定为三级文物。
图4 西夏铁臼、杵
(五)铁刀
共收藏5件,均未定级。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5件。
(六)铁鼎
共收藏6件,珍贵文物2件,二级文物1件(宋),三级文物1件。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3件,鄂托克旗文管所收藏1件,鄂托克旗恐龙博物馆收藏1件,杭锦旗文管所收藏1件为宋代。
典型器物
名称:西夏双耳三足铁鼎。器物口径29厘米,高32.5厘米,足高17.5厘米,重5.82千克。敞口,束颈,鼓腹,圆底,3 足,口部铸双耳。锈蚀,口沿残损。1980 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敖包梁乡沙壕塔满利沟杨旺捐赠。1986 年,入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未定级。
图5 铁鼎
(七)铁马镫
铁马镫共收藏9件,珍贵文物6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2件。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7件,其中2件二级文物为辽代,鄂托克旗恐龙博物馆收藏1件,伊金霍洛旗文管所收藏1件。
铁马衔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2件,其中三级文物1件,未定级1件。
典型器物
名称:西夏铁马镫。器物高 15 厘米,宽 13.1 厘米,重0.22千克。长条形踏板,长方形鼻。锈蚀,基本完整。1981 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西召村敖包梁窖藏遗址出土。1981 年,入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2007 年,被定为二级文物。
图6 铁马镫
(八)铁灯
共收藏3件,珍贵文物两件,均为三文物级件。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2件,鄂托克旗文管所收藏1件。
典型器物
名称:西夏凤鸟首三足高架铁灯。器物高 73.5 厘米,足距 28.9 厘米,碗径 9 厘米,重0.9千克。顶部为触角式羊首(凤鸟首),羊须悬吊灯碗,支杆下部为塔形柱体,三腿呈弯曲状支立,脚扁平。残损,锈蚀,断裂。1985 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布尔台格乡巴图塔村乌尔吐沟窖藏遗址出土。1985 年,入藏内蒙古自治区伊尔多斯博物馆。2007 年,被定为三级文物。
图7 铁灯
(九)铁杵
共收藏1件,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1件。
典型器物
名称:西夏锥形铁。器物长 26.2 厘米,宽 3.7 厘米,重1.09千克。头部呈圆角方形,中部至柄部渐细,呈圆形。完整。1986 年,内蒙古自治区今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乡白圪针窖藏遗址出土。1986年,入藏内蒙古自治区今鄂尔多斯博物馆。2007 年,被定为三级文物。
图8 铁杵
(十)其他铁器
西夏铁器器型众多,还有铁剪、铁火烙、铁鐎斗、铁钩、铁铲、铁箕、铁锛、铁壶、铁匜、铁铐、铁刀、铁矛等等。
三、铁农具与农业的发展
西夏的农业生产属于半农半牧,农牧结合的方式。农业经济时期,这种结合使西夏的经济实力有了迅速提升。
农业是西夏主要的生产部门,西夏设农田司管理农业生产。党项族是在迁居西北地区后才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西夏境内河西陇右地区的兴州(今宁夏银川)、灵州(今灵武西南)、甘州(今甘肃张掖北)等地“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引黄河水建“唐来”、“汉来”渠等水利工程。自李继迁开始兴修水利,李元昊建国后又修筑了青铜峡至平罗的水利工程,后人称“吴王渠”。 西夏仁宗时期修订的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专设条文具体规定了水利灌溉事宜。修建水利工程离不开铁质的工具,如铁锹、铁铲等工具。农业生产使用犁、锄、铲、锹、锛、钩等铁农具。③
准格尔旗准格尔召乡农民在敖包渠植树时发现一处西夏窖藏出土时一个大瓮内盛放瓷器,瓮口上覆盖一铁锅,瓮腹部套一铁箍,铁器堆放在大瓮周围,共出土铁器54件。伊金霍洛旗境内进行文物查中,先后发现了几批西夏窖藏文物。这些窖藏文物,大多保存完好,其中有瓷器、铁器等共40余件。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乡政府所在地西北约一公里处的白圪针村东沙梁内西夏时期的白圪针窖藏。出土器物有瓷器、铁器、石磨等。伊金霍洛旗布尔台格乡巴图塔村瓦尔吐沟河畔的西夏时期瓦尔吐沟窖藏。伊金霍洛旗苏泊汉苏木(乡)南部尔力呼梁成叉(村)的沙窝子内发现西夏时期的牛其圪台窖藏。出土器物以铁器为主,共计20件,还有铜器1件。此外,还有陶家圪楞窖藏、根皮庙窖藏等几批窖藏中,出土的器物以铁器为多,在这些铁器中,农业生产工具又占有相当的比例,其种类有犁铧、锄、镰等,这充分证明西夏的经济除畜牧业外,农业经济也很发达。而且在这些窖藏中出土的生产工具与中原的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一致。
西夏的农业发展得益于向汉族的学习。西夏人重视铁农具的使用、兴修水利工程和农耕技术,使得西夏农业发达地区的生产水平和汉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没什么差别。④
鄂尔多斯地区三面黄河环绕,宜农宜牧。西夏城址、遗址、墓葬都发现了许多铁器用于农牧业生产。铁犁、铁锄、铁锹、铁马镫等铁器的大量出土和西夏壁画里的牛耕图同样证明了西夏人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铁器的事实。铁制农具对生产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只有稳定的农业生产和发达的畜牧业结合,使西夏人迅速发展壮大。农业是发展的基础,农产品有利于存储是优于畜牧业的明显特点,畜牧业生产的肉类、奶制品等食物充分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农业畜牧业结合形成互补,使西夏人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助长了西夏人的雄心。
四、铁兵器的发展
铁兵器始于春秋末期,是古代冷兵器时代主要兵器,直至火器的大量使用才退出兵器史的主导地位。西夏铁兵器同样在西夏人与其他各民族的战争中是主要兵器,尚武的西夏人重视铁兵器如同生命。从党项迁入夏州至西夏建国再至被蒙古统一,西夏人登上历史舞台的这一段时间,中国大地上群雄逐鹿,各民族建立政权间纷争不断。战争频发的时代,和宋、金、辽、蒙古的战争不断,西夏人为了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努力发展铁兵器。
铁兵器的大量使用,在西夏与其他名族建立的政权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铁兵器的大量使用和全民皆兵的军制,西夏军队已发展为多兵种的部队建制。如骑兵、步兵、炮兵、水兵以及由于作战任务不同而分为擒生军、强弩兵、负赡兵等。西夏军队以骑兵为主力,由党项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骑兵称“铁骑”或“铁鹞子”,战斗力惊人。铁兵器是西夏与宋、辽、金、蒙古抗衡的重要资本之一,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生了多次主动和被动的战争。北宋初,赵匡胤发动了多次对平夏的战争,宋太宗与平夏部争夺夏州,劝诱李继奉入朝献地。李继迁以地斤泽(今乌审旗境内)为根据地,在夏、银等今鄂尔多斯南部和陕北一带拉拢部众,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夺回故地。李元昊建国和宋的一系列大规模战争等。西夏与辽的两次大战,西夏与金的战争,成吉思汗六征西夏,一直到蒙古军灭亡西夏。
西夏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近200年的历史,从唐代“安史之乱”后拓跋朝光所率的党项部众迁往银州(今陕西榆林东南)以北、夏州(今乌审旗南统万城)以东地区,即鄂尔多斯的东南部,号称平夏部开始直进入鄂尔多斯地区至西夏灭亡,与鄂尔多斯地区有着不解的渊源。战争离不开兵器的发展与进步鄂尔多斯地区国有馆藏西夏铁兵器有铁铐、铁刀、铁矛、铁簇等和铁马镫、铁马衔等辅助铁器。“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等地有国家设置的锻造作坊,打造兵器或农具等。西夏的冶炼与锻造技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已采用了比较先进的鼓风设备竖式风箱。在兵器制作方面,所造甲胄‘皆冷锻而成,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 夏人剑’,锋利无比,宋朝人十分喜爱,赞扬为‘天下第一’。” ⑥
五、西夏铁器的发展
《西夏书事》卷二O载:宋嘉祐八年,契丹清宁九年,夏拱化元年(1063)]二月,市铜于契丹,契丹不许灵。夏产铁,少铜,谅祚遣人私与契丹民市易,契丹主下诏禁之。
《宋史》卷一八五《食货志下七》载政和(1111-1117)初,臣僚言:“………又夏人茶山铁冶既入中国,乏铁为器,闻以盐易铁钱于边,若官自为器,则铁与钱俱重,可伐其谋。请榷诸路铁,择其最盛者,可置监设官总之,概诸路不越数十处,余止为铸泻之地,属之都监或监当官兼领。凡农具、器用皆官铸造,表以字号,官本之余,取息二分以上,仍置铁引以通诸路,储其钱助三路钞本。”诏户部下诸路漕臣详度。⑤
西夏人重视手工业的发展,包括冶铁业等。手工业生产相对发达,部门比较齐全。夏仁宗时期修订《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规定设立的国家手工业管理机构,有刻字司、金作司、绢织司、首饰院、铁工院、木工院等等。冶铁业也在统治者设立的专门机构,严格管理绝对掌控。
西夏对冶铁业的严格管制,对冶铁业的重视正是说明铁兵器在西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鄂尔多斯西夏铁器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农具、兵器和钱币等方方面面。冶铁业提高了西夏人的生产力,使之有充足的物资和人口,建立强大的军队。大量西夏时期的铁器遗存有力的证明了西夏人的那一段光辉历史。
“天下第一”的夏剑及说明西夏人对铸造铁制兵器的技术和重视,西夏时期的鄂尔多斯高原,夏辽、夏宋的战争频发,西夏人能在群雄中立足,离不开西夏人坚韧的意志和西夏强大的军队。而军队的强大,需要有锐利的武器为支撑。当时社会的主要兵器是铁制的,战争频发,促成生产大量铁兵器,不断提高冶铁技术。
“《马可·波罗行纪》第一卷59章载欣斤塔思( chingintalas)州,……此州北边有一山,内藏良钢与翁答里克( ondanique)之矿脉。君等应知此山并有一种矿脉,其矿可制火鼠( salamandre)……马可波罗有一实厥伴侣名称苏作非哈儿(surflicar)广有学识,为大汗尽职于此地三年,采取火鼠以献大汗。据称,掘此山中得此矿脉,取此物碎之,其中有丝,如同毛线。曝之使干,既干,置之铁臼中。已而洗之,尽去其土,仅余类似羊毛之线,织之为布。布成,色不甚白。置于火中炼之,取出毛白如雪。每次布污即置火中取其白色。” ⑦
西夏冶铁业是比较发达的,其技术学习中原。利用风箱提高炼铁温度,使用淬火技术提炼纯度较高的钢。西夏壁画、骨雕和文字记载结合出土器物,显示了西夏工匠已经掌握了锻、铸、焊接、抛光、切片、钻孔、拉丝、镶嵌、镂空和鎏金等技术。使用推拉式风箱,对温度的控制,淬火技术提炼钢的韧性,冶铁技术与中原不相上下。
铁器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西夏人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西夏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有了较为强的经济、军事实力,是西夏人扩张和建国资本。
---------------------------------------------------------------
注:
①《辽夏金元史徵·西夏卷》,226页,王雄,编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②《中国通史(修订版)·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560页,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第一版
③《中国通史(修订版)·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530页,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第一版
④《中国古代史》(第二版)下册,150页,詹子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2版
⑤《辽夏金元史徵·西夏卷》,226-227页,王雄,编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⑥《中国通史(修订版)·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560页,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第一版
⑦《辽夏金元史徵·西夏卷》,226-227页,王雄,编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西夏文物·内蒙古编》中华书局,天津古籍出版社,塔拉 李丽雅主编
《中国通史(修订版)·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第一版
《辽夏金元史徵·西夏卷》,王雄,编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中国古代史》(第二版)下册,詹子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2版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发现西夏窖藏文物》,《考古》1987年12期,高毅、王志平
《内蒙古地区的西夏窖藏概说》,《金田》总第312期,2014年01期,周会丽
《党项在陕北地区发展壮大的历史、原因及其遗迹》甄自明 郝雪琴
《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
《再论西夏的农业》杜建录,《中国农史》,2003年1月
《西夏在鄂尔多斯高原的疆界变迁》保宏彪,《西夏研究》2013.4
《西夏遗珍》陈震 刘亚谏 李肇伦 / 编著,文物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